技术原理
土壤淋洗是将某种对污染物具有溶解能力的液体与土壤混合、摩擦,从而将污染物转移至液相和小部分土壤中的一种土壤修复技术。此技术分原位和异位土壤淋洗。原位土壤淋洗一般是指将冲洗液由注射井注入或渗透至土壤污染区域,携带污染物质到达地下水后用泵抽取污染的地下水,并于地面上去除污染物的过程。异位化学淋洗技术需要将污染土壤挖掘出来,用水或淋洗剂溶液清洗土壤、去除污染物,再对含有污染物的清洗废水或废液进行处理,洁净土可以回填或运到其他地点回用。
使用要求
进行清洗之前需将土壤中的大块岩石以及动植物残枝去除,然后再进行清洗。清洗包括混合、洗涤、漂洗、粒径分级等步骤,有些装置混合和洗涤同时进行。通过土壤和清洗液混合,并通过高压水流或者振动等方法,使污染物溶解或者使含有污染物较多的细颗粒与粗颗粒分离。在经过适宜的接触时间之后,进行土-水分离。较粗的颗粒通过筛网或振动筛等设备移除,较细的颗粒则进入沉淀罐,有时为使细颗粒沉降,需要使用絮凝剂。然后较粗的颗粒进行浮选或者用清水漂洗出去其中夹杂的细颗粒,处理后的粗颗粒可进行回填。最后使用其他的方法处理细颗粒以及污水的方法处理细颗粒以及污水。
淋洗方式
土壤淋洗技术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对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按照运行方式有单级和多级清洗;按照淋洗液的不同可分为清水清洗、无机酸清洗、有机酸和螯合剂清洗、表面活性剂清洗、氧化剂清洗和超临界CO2流体清洗等。
淋洗要求
土壤原位淋洗修复技术对土壤的现场条件要求比较高,要求土壤为沙质或者具有高导水率,并且污染带的下层土壤是非渗透性的,这样才能实现将淋洗液注入已污染的土壤,再用泵将含有污染物的淋洗液抽吸到地面,除去污染物,再将淋洗液回收使用的修复过程,该方法较异位修复方法的缺点在于难以控制污染液流的流动路径,这样有可能会扩大土壤被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影响土壤清洗的效率。
适用范围
土壤淋洗技术可用来处理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对于大粒径级别污染土壤的修复更为有效,砂砾、沙、细沙以及类似土壤中的污染物更容易被清洗出来,而粘土中的污染物则较难清洗。一般来说,当土壤中粘土含量达到25%~30%时,不考虑采用该技术。
技术组合
通常经过清洗的土壤还需要进一步修复,因此,这种方法常与其他方式共同完成修复过程。污染物通常在某类土壤的吸附能力大于其他类土壤,如在黏土或者粉砂的吸附能力大于在颗粒大一些的土壤(如粗砂和砾砂)。反过来黏土和粉砂易于黏附在粗砂和砾砂之上。土壤清洗帮助黏土、粉砂与颗粒较大的、干净的土壤分离,从而减小了污染物的体积。颗粒较大的部分毒性较低,可以回填;颗粒较小的可以结合其他的修复方式处理。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