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隆冬让“冷资源”成为“热动能”的冰雪经济,到盛夏融合多元休闲体验的消暑经济;从为快乐买单的情绪经济,到联动消费场景的票根经济……我国消费亮点不断涌现,市场潜力持续释放。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贡献率达52%,为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坚实支撑。
消费,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既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适应不同收入群体实际需要,以高质量供给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今年陆续出台《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等政策举措,统筹促消费和惠民生,推动增强供给端与需求端适配性,强化消费政策协调发力,有效发挥了牵引作用、撬动作用。持续发力的政策措施与日益多元的消费需求“双向奔赴”,打通经济循环的“任督二脉”,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鼓励扩大消费,会不会引发铺张浪费?事实上,鼓励消费与反对浪费并不矛盾。
鼓励扩大消费,不是提倡无谓浪费,而是鼓励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质升级消费。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通过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需要,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养老消费等热度不减,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兴消费场景不断涌现,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假日经济等快速发展,展现出巨大的消费需求与经济活力。鼓励消费,是顺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趋势、对接多样化多层次消费要求之举,也是支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之需。
反对铺张浪费,不是限制正当消费,而是倡导更加科学理性、绿色健康的消费。铺张浪费,意味着超出合理需求,无度挥霍社会财富。一些人请客吃饭要面子、讲排场,造成餐桌上的浪费,既有违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降低了有效的消费能力;一些厂家过度生产、过度包装,既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也加大了生态环境压力。这些现象不是我们鼓励消费的范围,恰恰是要反对和避免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深入开展‘光盘’等粮食节约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颁布实施《反食品浪费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大力开展“光盘行动”,避免“舌尖上的浪费”。202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同时以良好的党政机关作风引领社会风尚。在大力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过程中,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原则,加快淘汰的是那些超期服役的落后低效设备、高能耗高排放设备、具有安全隐患的设备,同时做好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
当前,我国消费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形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正成为文明风尚。面向未来,全面提升消费供给水平,着力建设节约型社会,一定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