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府近日专题部署加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工作,省长李学勇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加强生态空间管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改革创新,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措施,严守生态红线,完善补偿机制,强化监管考核,为推动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作出切实贡献。
李学勇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科学划定生态红线,是优化国土空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划定生态红线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改革举措。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生态红线区域保护摆在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制定出台《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确定了十五大类779块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2.1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2.2%。我省把划定生态红线区域,加强生态空间管控与保护,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设计,在坚持规划引领、突出生态优先、保护农民利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李学勇强调,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充分发挥红线调控作用,把生态红线作为制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布局、审批建设项目的硬杠杠。要严守生态红线,将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全面落实到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等各项工作中。要积极探索推进生态空间管控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用途管制制度和绿色发展评价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要继续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加大补偿力度,做到应补尽补、以效定补、公开透明,在保护区域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社会和谐。要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加大监管力度,切实增强生态红线的刚性,严肃查处擅自调整生态红线区域边界、在生态红线区域内违规开发建设等行为。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的工作指导,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切实做好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工作。
副省长许津荣、张雷,省政府党组成员徐南平,省政府秘书长张敬华出席会议。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