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变成有机肥 集中处理中心变废为宝

随着第一辆污泥车驶入车间,投资约5200万元,为期7个月紧张建设的吉林延吉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集中处理项目在12月3日正式运行。处理后的污泥经过“填料”、发酵,摇身一变成为有机肥,在南方城市供不应求。“污泥集中处理项目是我们工作的新亮点,这对延吉市污泥的...

池州率先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立法 将于明年1月1日...

11月29日,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查批准了《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并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海绵城市建设首部综合性地方法规。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曹林生评价说,《条例》把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中行...

绿色拆解技术助力报废汽车变废为宝

一辆报废汽车应如何处理?处理不当是垃圾,甚至会造成严重污染,处理规范则是资源。报废汽车“变废为宝”需要精细化分类,拆解分类越细,所得到的资源就越多,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汽车报废回收行业的发展。12月7—8日,记者走访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下属的...

2022年沈阳将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实现分类全覆盖

近日,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沈阳、大连、盘锦基本建成分类处理系统,完成垃圾分类地方立法;到2022年,沈阳、大连、盘锦建成分类处理系统,实现分类全覆盖;其他市至少有1个区实现...

煤电“十四五”:环保与经济间博弈仍将持续?

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能源发展体系中一直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但是,近年来,基于环保考虑,以及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崛起,对于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煤炭有了更多争议性的声音。特别是在“十四五”即将到来之际,这一话题更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之一。为此,本报特...

进口废弃物不都是“洋垃圾” 但进口量确实在逐年减...

前几日,23.71吨被大连海关所属大窑湾海关截获的洋垃圾在大连港码头退运出境。从今年1月开始,大连大窑湾海关累计处置国家禁止进境固体废物21票,共3895.6吨。洋垃圾是社会俗称,一般情况下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

北京垃圾分类新规出台后,企业如何践行垃圾分类?

禁止产销超薄塑料袋、限用一次性用品、不执行垃圾分类将受罚、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举措,是因地制宜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必要保障。商企经营单位实行垃圾分类要主动用好市场机制,挖潜资源优势,创新绿色服务,在满足消费者供给需求同时,让垃圾减量、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2025年底北京将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12月6日,从北京市城管委获悉,伴随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年5月1日施行,届时全市将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而到2025年底,北京将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为更好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目前北京已建成基础核心运输车队,其中厨余垃圾运输车1000余...

沈阳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助推生活垃圾资源化

据沈阳市政府新闻办12月4日召开的发布会消息,近年来,沈阳整合供销社系统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通过建立专业化团队,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和有效做法,推进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医院、进企业,打造一站式精准服务,助推沈阳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福田先行先试打造“无废城市”示范城区

福田区正全力打造“无废城市”示范城区,从践行“光盘行动”“绿色快递”等绿色生活方式做起,全方位推动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危险废物的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等绿色发展体系,建设“绿色、循环、安全、创新、共享、共治”可持续发展“无废城市”示范城区模式。自5月...

406/940<>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