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制造业绿色转型系统布局

来源:黑龙江日报 2025-09-08 10:19 浏览量:164

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表明,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强化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激活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加速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是绿色龙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质量龙江、创新龙江的战略选择。要以核心技术攻关、协同创新生态、数字技术融合,筑牢绿色转型之基、打通成果转化之路、插上数智升级之“翼”,推动龙江制造“向绿而行”。

聚焦核心技术攻关

聚焦技术攻关是加速龙江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支撑。要以锚定技术攻关方向、培育技术攻关力量、夯实技术攻关基座为着力点,强化绿色创新源头供给,为龙江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核心技术动能。

以应用需求为导向,锚定技术攻关方向。围绕装备制造、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绿色低碳工艺革新等关键领域,聚焦绿色低碳共性技术,制定攻关清单、规划攻关路线,确保制造产业绿色发展需求与低碳技术研发方向契合,为龙江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以创新人才为牵引,培育技术攻关力量。依托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联合龙头制造企业,实施绿色制造创新人才专项提升计划,培育一批兼具生产技术、绿色思维、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采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多种模式,以人才活力激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为龙江制造业绿色发展注入智力动能。

以平台建设为支撑,夯实技术攻关基座。加大对省级绿色技术研发中心、中试基地的投入,构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成效检验的一体化综合平台。完善科研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吸引研发型、专精型的技术人才与优质项目入驻,设立绿色技术研发专项基金,为绿色技术攻关提供设备、人才、资金的全方位保障、全链条支撑,筑牢龙江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技术根基。

构建协同创新生态

构建协同创新生态,加速绿色技术转化应用,是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要贯通绿色技术成果转化通道、打通技术应用“最后一公里”、优化绿色技术成果转化生态,激发全链条协同效应,加快绿色技术转化应用进程。

深化产学研协同。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共建“龙江绿色制造”科技创新转化共同体,通过成果共创、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各方协同发展。

强化产业链协同。依托航空航天、石化、生物制造、农机装备等重点制造产业,组建链主企业与核心配套企业的绿色制造产业联盟,通过生产标准统一、绿色技术指导、设备资源共享,实现产品在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的链式融通,推动企业间低碳技术的协同创新、生产物料的梯度循环利用与转化,提升全产业链绿色技术应用效率。

推动政企服协同。构建龙江绿色低碳技术交易公共服务平台,融通技术成果转让、金融基金支持、技术应用指导等资源,提供多品类的绿色技术交易、绿色技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绿色技术帮扶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实施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的绿色技术示范推广计划。通过政策补贴、税收优惠激励企业应用绿色技术,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服务保障的绿色技术转化生态。

深化数字技术融合

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实现龙江绿色制造智能升级的关键保障。

夯实绿色制造数字基础。在电力、航空、农机、船舶与海洋工程等领域,构建覆盖设备层、单元层、车间层、企业层和协同层的“龙江制造”数据平台,通过智能传感、物联网等数字设备,实时监控设备运行、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数据,实现生产制造全过程的数字化监测管理、资源要素的互联互通、信息协同的融合共享,推动龙江制造业数字化、高精度化转型。

推动智能制造提质增效。推广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控制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鼓励企业制定智能工厂建设提升计划。重点在装备制造、生物制造等领域建设智能工厂,实现产品数据实时采集、生产工序自动操作、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推动制造生产的智能化升级。

构建绿色低碳产业生态。依托区块链数字技术,整合制造业的设计、生产、交易等环节数据,建立制造业前端产业绿色生产、中端数据互联监管、终端周期风险防控的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链条,打通生产制造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壁垒,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降碳。培育既懂制造业绿色转型需求又懂数字化改造升级的龙江数字化链式服务商,为制造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可持续性智能化改造方案,助力龙江制造业降本增效,实现龙江制造业全链条绿色发展。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