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要切实转变观念,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简称“两新”),是党中央着眼于解决内需不足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推动国内经济大循环具有重要作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3%,政策落地成效显著。2025年,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补贴适用范围。一是优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使用方向。统筹考虑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特点,合理确定资金支持规模,适当降低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申报门槛。加大对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环保设施等高技术领域的资金支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大设备更新支持力度。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范围,提高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比例,壮大数字消费,推动技术更新、数字赋能、节能低碳等,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产业新动能,以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三是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我们将扩大全国层面的补贴支持范围,并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家电、手机等品类进行增补。提高汽车报废补贴标准,拓宽补贴年限,延伸汽车消费链条,充分发挥大宗消费提振带动作用。
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回收循环利用水平。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二手设备及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发展“互联网+回收利用”新模式,建立便携回收网点,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网点结合,简化消费者回收流程。二是强化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强化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再生资源高效利用,引导二手商品交易便利化、规范化,促进废旧装备再制造。建立再生资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机制,引导再生资源加工产业集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回收、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紧密对接,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三是健全循环利用体制机制。完善财政金融支持、用地保障、科技创新、再生材料推广应用等机制,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畅通废弃物环境污染举报渠道,坚决打击对环境有害的“作坊式”回收拆解行为。
加强社会引导,提高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一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一视同仁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两新”,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加快培育多层级消费中心,着力补齐消费基础设施短板。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创造更安全透明的消费环境。二是提升消费信贷便利性。加快金融机构消费信贷数字化建设,推动金融服务与消费领域融合发展,提供更多低息分期产品及信用卡还款优惠,进一步加强对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机构自主获客能力。三是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丰富消费惠民举措,提振市场消费信心,调动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鼓励各地政府、行业协会组织加强对接,组织研讨会、行业交流会等活动,增强企业和消费者的双向交流互动。
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加强政策执行监管。一是加强资金监管,保障资金安全。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强化各方责任,严格监管专项财政资金使用,严防挤占挪用、骗取财政资金等问题的发生,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二是多措并举优化服务流程。关注消费者现实需求,提供政策宣传解读、补贴清单等便民措施。结合各地实际和项目特点,综合采取“地方审核、国家复核”的方式,简化申报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加强政策执行效果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定期调度机制,定期汇总和分析地方政策执行情况,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确保服务消费提质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