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企业占比保持100%,生活垃圾清运量不高于330万吨/年……自2019年入选国家首批“11+5”“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徐州各项任务指标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绿循环”成效显著
目前,徐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8%,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危险废物全量安全处置,总结凝练出“三统筹”融资、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与多元发展等一系列亮点模式,并获生态环境部大力推广,成效显著。
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徐州调整“无废城市”建设指挥部,实体化运行“无废办”,初步形成统一指挥、上下协同、条块联动的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全市计划实现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27%,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10.5%,工业污泥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流程推进减废降碳。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9家。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继续保持100%,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比达38%。加强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徐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新沂市静脉产业园2家单位获批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提升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能力。餐厨废弃物日处理能力达1376吨,收运覆盖率100%,实现“全量焚烧、零填埋”。
全面加强要素保障。聚焦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建设。颁布实施《徐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条例》等地方法规,出台《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设置规范》地方标准。提高固废管理数字化水平,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建设“以智管废”智慧管理平台,目前共纳入医疗机构、产废企业、建筑工地等各类监管单位7640家。
加快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借助徐州市“无废城市”以智管废平台,利用“互联网+”赋能医疗废物监管,实现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入库、出库、转运全流程实时监控监管,已完成医废信息系统安装及系统对接291家。积极探索通沟污泥处置模式、全域废钢绿色循环再生、绿色矿山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模式,均取得良好成效。
“路线图”目标明确
“十四五”时期,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徐州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共设置52个建设指标,其中必选指标37个、可选指标12个、自选指标3个。
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周保华介绍了徐州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企业占比保持100%,生活垃圾清运量不高于330万吨/年;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和比例大幅提升,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达30%,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12%;处置设施缺口基本补齐,工业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下降幅度达10%;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明显,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在2023年度“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中,徐州部署了六大类23项具体任务及10项重点工程项目。“目前,沛县污泥协同处理、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等3个项目已经完工,剩余7个项目正在推进,成立专班重点推进飞灰资源化利用等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确保徐州‘无废城市’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市生态环境局固废化学品和辐射环境管理处处长孙加成建议,普通市民也可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无废城市”的理念,比如减少水、电、煤气、汽油等资源的浪费,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做好垃圾分类;倡导绿色出行,尽量使用环保交通工具,减少排放;尽量少用一次性塑料袋及制品,减少“白色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