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兴丰垃圾填埋场明年下半年就会填满

作者: 黄艳 宋伟来源:信息时报2014-03-24 14:18

年初,广州市黄埔区城市管理局55名工作人员前往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广州市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李坑电厂)进行参观学习。据介绍,通过现场观摩垃圾焚烧处理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大家对垃圾焚烧处理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触目惊心的“垃圾围城”紧迫感,使在场的每一名参观者都备受触动和教育。

参观填埋场引发观者深思

在兴丰填埋场,区城管系统一行首先观看了填埋场宣传短片,较为系统地了解了兴丰填埋场环保处理工艺流程。据介绍,其工艺流程主要由垃圾卫生填埋、场区地表水环境的截洪及清污分流、渗滤液处理与回用、填埋气的导排及回收利用、封场处理等组成,其核心技术主要包括防渗系统、渗滤液处理、沼气的资源利用以及填埋区的分区建设规划等。

据介绍,广州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为1万吨,约九成的生活垃圾在兴丰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在填埋区,每天1000个车次川流不息地将垃圾从市区各地运来,该场实际处理量已经远远超过当年的设计量。而事实上,兴丰场占地91.7公顷,填埋区面积71.2公顷,“按照现在的填埋速度,明年下半年就会填满。”兴丰垃圾填埋场工作人员说。填满后,近九成的生活垃圾将何去何从?填埋处理的方式还能存续多久?此次参观,引起了黄埔区城管系统工作人员的深思。

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是关键

据黄埔区城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李坑电厂,参观人员看到的是生活垃圾的另一种处理方式—焚烧。“相较于处理成本相对低廉的填埋处理,焚烧发电及其后续处理成本相对较高。但其占地少、能源利用率高的特点得到了参观者的肯定。”据介绍,焚烧一吨垃圾所产生的热量能发电400多度,按每天处理垃圾1000吨计算,日发电量可达40万度,可满足全市每天2%的居民用电量。另外,经过焚烧处理,之前的垃圾体积将减小90%,大大减少了对处理场地的占用,垃圾散发的臭气也将得到较好的控制。不过,虽然焚烧技术处理效率惊人,但是未经分类的垃圾仍然给焚烧处理带来不小的难度。要达到真正的高效利用,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垃圾源头分类是关键。

 

专家观点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