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广州市黄埔区城市管理局55名工作人员前往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广州市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李坑电厂)进行参观学习。据介绍,通过现场观摩垃圾焚烧处理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大家对垃圾焚烧处理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触目惊心的“垃圾围城”紧迫感,使在场的每一名参观者都备受触动和教育。
参观填埋场引发观者深思
在兴丰填埋场,区城管系统一行首先观看了填埋场宣传短片,较为系统地了解了兴丰填埋场环保处理工艺流程。据介绍,其工艺流程主要由垃圾卫生填埋、场区地表水环境的截洪及清污分流、渗滤液处理与回用、填埋气的导排及回收利用、封场处理等组成,其核心技术主要包括防渗系统、渗滤液处理、沼气的资源利用以及填埋区的分区建设规划等。
据介绍,广州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为1万吨,约九成的生活垃圾在兴丰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在填埋区,每天1000个车次川流不息地将垃圾从市区各地运来,该场实际处理量已经远远超过当年的设计量。而事实上,兴丰场占地91.7公顷,填埋区面积71.2公顷,“按照现在的填埋速度,明年下半年就会填满。”兴丰垃圾填埋场工作人员说。填满后,近九成的生活垃圾将何去何从?填埋处理的方式还能存续多久?此次参观,引起了黄埔区城管系统工作人员的深思。
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是关键
据黄埔区城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李坑电厂,参观人员看到的是生活垃圾的另一种处理方式—焚烧。“相较于处理成本相对低廉的填埋处理,焚烧发电及其后续处理成本相对较高。但其占地少、能源利用率高的特点得到了参观者的肯定。”据介绍,焚烧一吨垃圾所产生的热量能发电400多度,按每天处理垃圾1000吨计算,日发电量可达40万度,可满足全市每天2%的居民用电量。另外,经过焚烧处理,之前的垃圾体积将减小90%,大大减少了对处理场地的占用,垃圾散发的臭气也将得到较好的控制。不过,虽然焚烧技术处理效率惊人,但是未经分类的垃圾仍然给焚烧处理带来不小的难度。要达到真正的高效利用,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垃圾源头分类是关键。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