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企业“一带一路”沿线看项目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5-03-30 16:57

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下称“‘一带一路’规划”),环保产业作为相互投资的领域再次受到业界关注。

“其实我们这几年一直有想法走出去,想要收购一些环保企业,我们的团队也已经去过好多次。现在如果有相应的配套细则,对我们的合作会有巨大的推动。”永清环保董事长刘正军表示,该公司在“一带一路”上一些发达国家的收购项目已经进入了最后的谈判阶段,他希望配套细则能更快落实,非常期待类似于零关税这样的开放投资政策以及更少的管制和壁垒。

“《行动》从战略层面、顶层架构方面进行了一个很有力的导向,对中国环保产业肯定有实实在在的助推作用,双方在各自的细分行业、技术、成本等领域都可以有合作。”刘正军谈到,他们经常会去“一带一路”的沿线区域看项目,和当地的互动很多。

“中国企业在环保工程施工等领域有成本优势,特别是类似于脱硫脱硝除尘的大气处理设备、工程,以及污水管网领域已经达到了相应的技术水平,而成本又比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低。”他认为,尽管个别发展中国家也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但他们对履约能力、政策稳定性有些顾虑,因而将更多目光聚焦在发达国家。

首创股份副总经理曹国宪指出,“一带一路”包括了一些环保产业不发达的地区,比如中亚、中东等地区。“新老问题复杂多样,区域型环境污染应对难度很大,局部地区长期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等需要下大力气进行治理和修复。”

他表示,首创一直在开拓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水务和固废处理市场,推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的水务及垃圾处理设施投资建设,挖掘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环境产业市场的投资机会。

曹国宪认为,中国环保产业的工程和技术输出会有更多作为。“以中国城市垃圾处理技术为例,中国因幅员辽阔区域差异等原因,在这方面技术上有后发优势,综合了多个国家在垃圾处理领域上所拥有的技术专长,未来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此前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我国炉排炉垃圾焚烧技术已实现国产化,超滤膜水处理技术位居领先,在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污泥处置、垃圾焚烧以及烟气脱硫脱硝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建设运营经验,拥有了门类齐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


专家观点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