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的陕南标杆 ——汉阴探索循环经济新模式纪实

作者: 郭晓斌来源:陕西日报2014-09-09 11:50

       堆积如山的尾矿渣、蚕食良田的建筑废料、修剪丢弃的果树枝条……这些曾经令人头疼的工农业废料,如今在汉阴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香饽饽”。地尽其力、物尽其用,循环经济的产业链让汉阴成为陕南地区探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排头兵,汉阴连续两年被省政府授予“循环发展贡献奖”。


       补链招商,让产业循环起来


       福建商人吴伟生原来在安康从事高耗能、高污染的冶炼行业,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吴伟生发现自己的产业利润越来越薄,走到哪里都像“过街老鼠”。在2010年吴伟生决定转行的时候,恰逢汉阴县富硒工业园招商引资,吴伟生在工业园创办了秦园食用菌公司,利用当地丰富的果树废弃枝条生产杏鲍菇。两年多过去了,吴伟生的企业日均出菇5吨,成为我省最大的杏鲍菇生产厂家,年消耗废弃果树枝条数千吨。


       在我省广大县域夯实产业基础任务仍很艰巨,又必须跟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双重压力面前,经济并不发达的汉阴补链招商,让产业循环起来,作为经济构建的着力点。


       针对果树废弃枝条再利用的空白,汉阴引进了秦园公司、民康公司等食用菌生产企业。这些公司生产食用菌之后的废弃菌棒如何消化处理?2013年,精利科技公司正式建厂投产,公司一期生产肥料的主要原料就是废弃的菌棒和牲畜粪便,二期将实现秸秆、油菜秆的综合入肥。精利选址在一家废弃的页岩砖厂,原本寸草不生的厂区,如今已是草木葱茏,裸露的地面用的就是他们自己的复合肥。


       县长周永鑫告诉记者,汉阴的循环经济围绕“一城四园”,在山水园林县城、富硒农业产业园、月河工业园、现代物流园、凤凰山森林公园之间,逐步形成了涵盖三产的大循环、企业之间的中循环、企业内部的小循环三个循环体系。企业内部实现清洁生产,在本企业内部环节无法处理的物品,进入企业间的中循环。循环中缺少哪一个环节,就是招商的重点。三个循环通过生物链、产品链和利益链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可持续发展。


       闽汉石材是汉阴引进的开发当地花岗岩的一家企业,随着闽汉石材的进驻,汉阴花岗岩的名气迅速攀升。然而花岗岩开发所造成的砂石废料却一度困扰着汉阴的工业发展。县经贸局局长李祚文说,针对汉阴砂石废料和金矿每年产生的150万吨尾矿渣,他们将招商的重点定位在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日前在汉阴月河工业园中,记者见到了浙江老板李国夫,他成立了一家建材公司,年产30万立方米蒸汽加压混凝土砌块,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填充。而原料就是汉阴境内的尾矿渣、砂石废料等,每天消耗工业废料300吨。


       只循环不经济,就不是循环经济


       沈桂述绝对是汉阴的一个新闻人物。在平粱镇财政所工作的她,在包村扶贫帮困的过程中,她对这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栽种的老茶树被荒废感到惋惜,毅然扎根太行村,成立太行村老树茶专业合作社。去年6月,沈桂述研发出了富硒保健茶枕,不仅远销长三角,还出口日韩等国。今年,沈桂述又研发了老树茶车垫。随着老树茶叶的不断开发利用,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是,老茶发新芽,太行村老树茶园一年四季都可采茶。通过茶叶的深度开发,太行人均增收2000元。


       “只循环不经济,就不是循环经济”,汉阴县委书记杜凤军如是说。新鑫米业在漩涡镇培育富硒有机稻米。稻田统一标准、统防统治,施有机肥,一亩配25只鸭吃虫、养鱼100—150尾。生产的有机米一斤卖到40元,价格是普通大米的20倍。精米直接进入市场,碎米如何处置?记者在汉阴龙飞魔芋公司找到了答案。在这里碎米被磨成粉和当地特产魔芋粉混合后重新均匀治粒,成为极具保健价值的魔芋大米,不仅充分利用了碎米,而且大大提高了身价。


       位于汉阴月河工业园的入园企业安康华晔药业公司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含金量十足。这里有杜仲综合利用的国家级实验室,我国的杜仲胶国家标准就是在这里制定的。杜仲是世界上适用范围最广的重要胶原植物,杜仲及其衍生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航空航天、船舶交通等领域。华晔在汉阴以杜仲树为资源,发展工农业复合循环经济。计划带动全县栽植杜仲10万亩,可以解决5000人就业。提取之后的杜仲渣去哪里?和华晔一墙之隔,就是秦园食用菌公司。


       为了构建循环经济支撑体系,汉阴对耗能低、无排放、效益好的循环经济建设项目优先布局,重点支持,优先保障水、电、土地等生产要素供给。在此基础上,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与陕南突破发展资金捆绑,用于支持循环经济相关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动了金茂化工、川陕魔芋、金福海油脂等一批科技型民营企业茁壮成长。


       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汉阴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了种养结合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农工商衔接,发展富硒食品产业链;依托页岩资源,构建新型建材产业链,形成年产值25亿元以上、西北规模最大、聚集效应最强的页岩新型建材生产基地;依托青山绿水,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链等多种循环经济的模式。2013年,汉阴被省政府授予“中小企业发展先进单位”。





排行

一月 一周

专家观点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