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兰溪畲野果蔬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沼液通过一根根管子滴灌到田间地头。微风中,一片绿油油的蔬菜翠绿欲滴,不停摆动。
看着长势喜人的绿色蔬菜,合作社负责人姜菊芬欣慰得对记者说:“用沼液施肥,种出来的蔬菜色泽、口感更佳,产量提高10%,价格也高出5%左右。”
如今在兰溪,养猪场与规模种植业基地纷纷“结亲”。原来人人厌恶的动物排泄物,经过处理后成了茶场、蔬菜基地等种植业业主的香饽饽。
“实现养殖场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使养殖场和种植户达到‘双赢’,走‘变废为宝’的生态循环农业之路。”兰溪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创新模式促“联姻”
兰溪是传统养猪大市,在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以前,该市共有生猪养殖场4961家,饲养量80万头,曾有“猪头比人头多”的说法。
2013年9月始,兰溪市乘着“五水共治”的东风、结合“三改一拆”,开展了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截至今年8月,兰溪已累计关停拆除养殖场2196家,减少存栏22.82万头。
而在整治中,兰溪市的有关部门也开始思考,是否可以让养殖场的排泄物在种植业中得到利用,从而探索农牧产业双赢互利的良性循环?
“生猪的排泄物是很好的有机肥,放错地方是污染,放对地方是资源。”在兰溪市农业局局长严秋林看来,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并不能一刀切,而是需要引导提升。因此,在整治的同时,兰溪生猪养殖突出了资源循环利用,并大力推广农牧结合。
完成75家养猪场整治提升,建立9000立方米沼气池,4000立方米干粪池和5000个配套池……自此,兰溪明确了农牧结合的“利用流程表”,开始大力走循环发展道路。
该市的水亭乡彩潮养猪场是一家拥有存栏猪近1300头的规模养猪场,今年负责人蒋彩潮投资70万元,建立了沼气池、干粪池和配套池,实现污水零排放,与所在的另两家规模养猪场同被确认为浙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建设得越来越好的养猪场,吸引了众多规模种植业基地前来“求亲”。原来人人厌恶的动物排泄物,经过处理后成了茶场、蔬菜基地等种植业业主的香饽饽。兰溪畲野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姜菊芬说,沼液是种良好的有机肥,氮磷钾成分齐全,且有生物农药功能,可以减少蚜虫和红蜘蛛的侵害。
如今,姜菊芬天天跑养殖场运输沼液,每3天就用沼液对蔬菜施一次肥。两个产业“联姻”后,养殖场消除了动物排泄物的后顾之忧,而靠管道输送来的有机沼液,蔬菜施肥也实现了零成本,并无污染、无毒害、口感更好。
完善机制强利用
那么,养殖场和种植户又该如何“牵线搭桥”呢?
“一是规模种养企业之间‘自找对象’;二是政府部门牵线;三是沼液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兰溪农业局工作人员介绍,比如通过农业部门牵线搭桥,介绍养猪场给种植大户使用,由养猪场负责建源头沼液贮存池,无偿提供沼液,而种植大户则负责建基地沼液贮存池和购买沼液运输车,异地用完沼液。
另外,据了解,为确保生猪整治形成长效机制,并巩固农业废弃物利用充分、环境持续优化的现代农业、畜牧业发展新格局,兰溪市也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
比如,建立就地消纳和区域性配送的有效运行机制,在城郊、城西和城北建立三个沼液抽排运输社会化服务站,配备各类沼液运输车30辆,运输总吨位97吨。而对于每吨30元的沼液异地运输费用,由养猪场、沼液使用户位和兰溪市财政各承担三分之一,由是建立起政府扶持、业主欢迎的沼液异地配送政策机制。
同时,为激励种养大户综合利用沼液、有机肥,兰溪还实施了48万亩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明确有机肥使用奖励政策:对有机肥生产企业利用本市养猪场猪粪加工成有机肥的,生产一吨成品有机肥奖励50元;对使用本市有机肥的本市种植户使用一吨成品有机肥奖励200元。目前,兰溪已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1万亩,使用有机肥达到5700吨。
实践证明,这场一拍即合的农牧完美“联姻”,也让互利共赢的农业循环发展新路,逐渐破土而出。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