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垃圾站“限蝇令”滑稽吗

作者: 李云鹏来源:东北新闻网2014-03-19 09:12

近日,湖南株洲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印发《株洲市城区环境卫生作业规范和质量标准》。文件明文规定,每座垃圾中转站的苍蝇数量必须少于3只,引发网友热议。(3月18日长沙晚报)

顶 规定看似滑稽却有深意

单从新闻来看,“苍蝇必须少于3只”的规定的确滑稽,网友所谓“苍蝇以后要排队吃饭了,垃圾站每次只接待两位”的调侃也足以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如果不了解背景,而单从“苍蝇只数”的角度出发来看待该规定,则很有可能毁掉“史上最严”城区环卫作业标准的美意——提升城区环境卫生水平和保护一线环卫工人。

今年1月份,株洲成功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核,且一次性通过暗访。也就是说,所谓“史上最严”的城区环卫作业标准不过是在向《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看齐,是提升城区环境卫生水平的必要之举。各位网友,你自己身处的城市有没有达到“国家卫生城市”这条硬杠杠?

至于“苍蝇必须少于3只”,实乃务实之举。据官方数据,株洲市目前有环卫工人5941人,其中临聘人员5336人,占90%。而一线的环卫工人中,有的直接居住在公厕或垃圾中转站。这意味着,垃圾中转站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着环卫工人的身体健康,所以说,规定严格一点、苛刻一点正是为保护一线环卫工人。

何况,现在环卫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已大幅提升,垃圾中转时间也明显提速,加上合理的灭害药剂的喷洒,“苍蝇必须少于3只”的要求并非不可实现。以笔者几次参加环卫开放日活动的经验来看,很多看似严苛的规定,往往既有必要性,又具备可操作性,绝非不切实际的乱来。

而说到环境卫生作业标准,成都市也明文规定“200米路段单侧垃圾少于3个”“1000平方米果皮少于6个”等,同样是高标准严要求。反观株洲的环卫作业标准,未必多了关于“苍蝇”的规定就有了吐槽围观的价值。

对任何消息都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是被所谓的舆论爆点牵着走,被非理性的舆论风潮所左右。千万别让几只“苍蝇”臭了“史上最严”的美意。

踩 必须避免你有规定我难落实

看到此则新闻,估计很多人会想到前不久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主要行业公厕管理服务工作标准》,其中“公厕内苍蝇不超过两只”规定,也同样引发了热议,不论是厕所的两只苍蝇还是垃圾场的三只苍蝇,虽然制定者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执行起来恐怕有点“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味道。这种不切实际的规定,让管理监督人员如何去认真量化执行?这种看似有规定,但实际行动并不能完全落实或根本就不落实的管理和行事方法,国人已经见惯不惊,但详细到“苍蝇数量”都要规定的地步,还是难免让人感到可笑。

其实,厕所里的苍蝇规定多少只才合格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看政府管理部门制定出数字化管理规定后,能否落实到位,是否有执行力。“苍蝇不得超过2只或3只”,究竟该如何落实?谁来统计、监管?难不成还要专门安排人员蹲在公厕里数苍蝇?可如果不数不管,标准岂不成了空文?因此,以“三只苍蝇”作为垃圾站的量化标准,看起来极为严苛,其实毫无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有些部门头脑简单、不切实际、形式主义至上的作风。

政府部门应该早日打破这种有制度无机制,有政策无落实,有标准无监督的的弊病,特别是在事关人们利益的公共事务问题上,该下大力气抓的不是苍蝇,而是行政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专家观点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