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垃圾分类“绿色账户”是个好做法

作者: 缪迅来源:东方网2014-03-19 09:18

根据上海市有关部门关于垃圾分类探索形成“上海模式”的要求,为提高分类实效,鼓励市民养成分类投放习惯,2014年,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调整优化、逐步推广”的原则,上海市松江、嘉定等三个区率先加大了垃圾分类的小区推行。其中的一个有效做法是:建立、完善和拓展居民垃圾分类“绿色账户”积分制,将部分商家的优惠活动整合到“绿色账户”平台中,利用以积分换取礼品和各类优惠的激励方式,使得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们切实享受到服务、获得便利、得到实惠,进而引导居民更加自觉地加入到“绿色账户”公益行动中来,逐步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笔者以为,建立“绿色账户”,让居民从参加垃圾分类中得到实惠的做法,很有推广价值。要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一项全民参与、人人践行的日常习惯与自觉行为,仅仅靠宣传、或在小区里设立若干分类垃圾筒,看来是难以“马到功成”的。居民掌握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并不等于就能水到渠成地把垃圾分类做好做实。要让居民们知行合一,将垃圾分类视作为自己的分内事来做,还是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鼓励措施的。如此,或可让居民们打心底里认同:实现垃圾分类减量,不但大大有益于全社会的环境保护、低碳绿色,更是与自己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等息息相关。从而从原先颇有点无奈、颇有点麻烦的“要我做”,很愉快也很自觉地转变为“我要做”。

将垃圾分类推而广之,百万上海居民家庭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对待这么庞大的人群,仅靠一纸文件和管理手段显然是不能完全奏效的,进一步提高居民们的素质,使之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的习惯,需要有关部门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也需要退出一些让广大居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到的鼓励和奖励。有感于此,笔者认为,建立鼓励居民自觉将垃圾分类的“绿色账户”,是个好做法。让“绿色账户”落地生根,需要进一步地宣传,也需要有一些切切实实的物质奖励跟上。这样,就能让自觉将垃圾分类和减量投放的居民既得到赞扬和肯定,也能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比如,可以给垃圾分类做得好、“绿色账户”上积分较高的居民家庭免费送上菜篮子、布袋子,鼓励居民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也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一些表彰活动,宣传和推广垃圾分类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表扬在垃圾分类上做得好的居民,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久而久之,应该能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自觉习惯,并在各自的小区乃至全市蔚成风气。

 

专家观点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