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海市有关部门关于垃圾分类探索形成“上海模式”的要求,为提高分类实效,鼓励市民养成分类投放习惯,2014年,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调整优化、逐步推广”的原则,上海市松江、嘉定等三个区率先加大了垃圾分类的小区推行。其中的一个有效做法是:建立、完善和拓展居民垃圾分类“绿色账户”积分制,将部分商家的优惠活动整合到“绿色账户”平台中,利用以积分换取礼品和各类优惠的激励方式,使得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们切实享受到服务、获得便利、得到实惠,进而引导居民更加自觉地加入到“绿色账户”公益行动中来,逐步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笔者以为,建立“绿色账户”,让居民从参加垃圾分类中得到实惠的做法,很有推广价值。要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一项全民参与、人人践行的日常习惯与自觉行为,仅仅靠宣传、或在小区里设立若干分类垃圾筒,看来是难以“马到功成”的。居民掌握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并不等于就能水到渠成地把垃圾分类做好做实。要让居民们知行合一,将垃圾分类视作为自己的分内事来做,还是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鼓励措施的。如此,或可让居民们打心底里认同:实现垃圾分类减量,不但大大有益于全社会的环境保护、低碳绿色,更是与自己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等息息相关。从而从原先颇有点无奈、颇有点麻烦的“要我做”,很愉快也很自觉地转变为“我要做”。
将垃圾分类推而广之,百万上海居民家庭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对待这么庞大的人群,仅靠一纸文件和管理手段显然是不能完全奏效的,进一步提高居民们的素质,使之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的习惯,需要有关部门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也需要退出一些让广大居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到的鼓励和奖励。有感于此,笔者认为,建立鼓励居民自觉将垃圾分类的“绿色账户”,是个好做法。让“绿色账户”落地生根,需要进一步地宣传,也需要有一些切切实实的物质奖励跟上。这样,就能让自觉将垃圾分类和减量投放的居民既得到赞扬和肯定,也能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比如,可以给垃圾分类做得好、“绿色账户”上积分较高的居民家庭免费送上菜篮子、布袋子,鼓励居民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也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一些表彰活动,宣传和推广垃圾分类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表扬在垃圾分类上做得好的居民,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久而久之,应该能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自觉习惯,并在各自的小区乃至全市蔚成风气。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