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首张餐厨垃圾罚单叫好

来源:深圳商报2014-03-20 09:19

19日媒体报道,深圳市南山开出了自2012年深圳实施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特许制度以来的首张罚单。一辆在科技园某停车场附近违规收集餐厨垃圾的大货车,被执法人员当场查扣,依法律上限,涉案人员被处罚款5万元。

《深圳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实施近两年,终于开出了第一张罚单,虽然来得有点迟,但我们仍然要为这样的一张罚单叫好。5万元的罚款,虽然不算“天价”,但也让大家看到政府加强餐厨垃圾管理,从源头上防止地沟油流向社会,保障百姓餐桌安全依法行动。

据此前市城管局统计,全市宾馆、酒楼、食堂等单位的餐厨垃圾日均产生量约为2380吨,其中废弃食用油脂(包括地沟油、老火油和潲水油)就达150吨以上,如何规范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如何防止这些餐厨垃圾流入到不法分子手中,避免其成为“地沟油”的重要源头?是监管无法回避的问题。

可事实上,虽然南山是深圳市第一个拥有餐厨垃圾处理企业、最早实现特许经营权的区,而且已经初步形成了从餐厨垃圾收运到终端处理的较完整体系的区,可全区3000多家餐饮企业,目前也只有15%的餐饮企业与专业餐厨垃圾收运企业签订合同。显然,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再完善的制度与体系也难敌“黑市”,而能否破解“黑市”难题,关键就看执法部门敢不敢“亮剑”。

依法律上限处罚,南山执法部门用实际行动公开作答—面对监管难题,不仅敢于“亮剑”,而且一亮就是“利剑”。这样的作答,无疑会对潲水油黑市形成有力震慑,让那些为了一点利益就公然挑战法律底线,不履行社会责任的无良企业,在做出选择之前也得三思而后行。

深圳控烟十几年没有开过一张罚单,市民甚至不知旧版控烟条例的存在,到新版《控制吸烟条例》实施短短半个多月就取得阶段性成果,成为在市民中一部有威信的法规,让控烟成为深圳的新风气。新旧控烟条例效果天壤之别,生动地向大家说明了一个道理,法律能不能发挥作用,关键不在于法立得有多先进,有多漂亮,而在于能不能执行,在于有没有人执行。虽然,首张非法收运餐厨垃圾的罚单来得有点晚,但比起那些从来不开罚单的法规,显然有了“自我”突破。

如果说,当年深圳主要是靠“破”字当头,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现在则要以“立”字为先,率先形成一套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早在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化一平台”战略,把今年定为深圳法治年时就多次强调,要把一流法治打造成为深圳特区新时期最为显著、最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而要让法治成为我们的竞争优势,在城市治理和社会管理中发挥基础性、规范性和保障性作用,显然立法只是第一步,如何确保法律法规执行到位,才是核心要素。所以,在法治年,我们乐意见到那些沉睡的法规苏醒发威,乐意见到更多的“首张”罚单,也希望更多的法律法规能像新版控烟条例一样,一个支点撬动一个群体,用利益天平把绝大多数人撬动到自觉守法的阵营中来。

专家观点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