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思明区持续探索家庭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模式
厦门晚报讯(记者 沈淑婷 通讯员 陈华英)近年来,思明区持续探索家庭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模式,垃圾资源化利用途径多样,呈遍地开花之势。厨余垃圾如何从“生态包袱”变身“绿色财富”,让我们走进三个特色项目一探究竟。
莲前街道莲云社区居委会旁,有一块近700平方米的“生态云农场”,并设置有酵素宣传角,一场场生动的环保实践课就在这里上演,居民们用厨余垃圾制作的酵素肥料喷洒蔬菜,实现了“从餐桌到田间”的绿色循环。农场每月举办劳动日活动,志愿者们积极参加,宣传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理念,多个绿色环保家庭在这里诞生。
风景如画的东坪山上,西林社区东山社和东坪山社的居民正进行一项尝试:把厨余垃圾埋进菜地里,自然发酵后化为有机肥。现场听不到机械的轰鸣,闻不到腐坏的气味,整个过程也不排放任何废气废水,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降低末端处置压力及农业生产和垃圾清运成本。7个垃圾投放点14桶厨余垃圾就地就近处置,变“废”为“肥”,实现村居生活垃圾清运“零成本”,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动缩影。
在筼筜街道,环保酵素制作早已成为“时尚”。在湖光、岳阳等社区定期举办的交流分享会上,居民带来了各色果蔬皮,并按比例添加水和红糖,置于塑料容器内,经过数月自然发酵,可制成环保酵素,作为天然洗涤剂或洗洁精使用。这一过程既减少了厨余垃圾,丰富了亲子环保活动的趣味,也让居民生活多了一抹自然的绿色气息。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
思明区从源头破题,尝试以资源循环利用取代传统垃圾清运,既是对垃圾分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积极探索,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接下来,思明区将进一步创新方法,让绿色成为靓丽思明底色。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