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资产配置的角度研究“碳中和”。本文重点梳理了我国碳交易场所发展情况,并与相对成熟的欧洲碳交易市场进行比较。
欧盟碳排放交易制度(EU ETS)是全球较为成熟的碳交易制度。经过15年发展,其交易方式以配额交易为主,产品主要为EUA(欧盟碳排放配额)和CER(核证减排量)。近年来,碳排放价格虽然持续走高,但仍然对公司盈利影响程度较低,但是低碳价配合有效监管能够达成高效碳减排效果。相关研究表明,欧洲碳价变动与清洁能源类股票有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采取先试点后统一的方式,目前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体系正在逐渐形成。从各省发展情况看,广东和湖北在碳成交量方面处于第一梯度。考虑到各地经济产业结构的差异,各碳交易所的政策、行业等方面的条款设定也各不相同,预计未来将形成全国统一标准。
碳排放价格已经开始对我国股价产生影响。研究表明:(1)碳价对股价影响为负。也就是说,碳排放在资本市场体现的主要DDM模型分子端对盈利和盈利预期的影响。对经济总需求的正面影响不通过碳价来体现。(2)对股价的负面影响在碳价上升时尤其明显。因此,我们可以将碳交易价格理解为一个负向因子,碳价降低对股票来说不是利好消息,但是碳价升高对于特征行业股票的利空较大。具体来讲,能源、工业中等碳排放密集型公司受到的影响可能较大。从计量模型上看,碳交易价格对这些行业的股价有一定的预测效力,可以作为量化挖掘的备选指标。(3)股价不能反映碳交易价格的走势。当前,股票价格对碳市场价格几乎没有影响。
“碳中和”将深刻改变投资范式。之前的“碳中和”系列报告中,我们提及碳排放数据可能成为总量分析的指标。本篇文章,我们也说明了碳交易价格或对股票价格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影响。这些有意思的发现预计都将逐步纳入投资分析框架,并且与DDM模型中的其他变量相互作用。本文是资产配置关于碳中和系列的第三篇文章,前两篇分别为《将“碳中和”理念纳入投资框架》和《机构投资者的“碳中和”之路》。另外,也可参阅国泰君安宏观团队和产业研究的“碳交易”相关报告。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