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生活垃圾分类列出了时间表:上海、厦门、宁波等46个重点城市到2020年年底力争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基本全覆盖,分类运输体系基本建成,分类处理能力明显增强。当前,距离截止时间已不足一月,各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进展如何?面临哪些问题?下一步将怎样推进?
在北京市通州区的一个小区内,一排排电子垃圾桶整齐排列,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标识,以及每一类别的具体明细,都写得清清楚楚。而且,小区内的每一个垃圾投放处,都有垃圾分类志愿者在做分类引导。“刚开始的时候,哪种属于可回收、哪种应该放入其他垃圾,有点分不清楚,现在大半年过去了,慢慢就习惯了。”小区一位居民大爷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介绍,截至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7700多万家庭,居民小区覆盖率86.6%,其他地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已全面启动。据了解,目前,46个重点城市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已从2019年的3.47万吨/天提升到6.28万吨/天,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平均为30.4%,有15个城市达到或超过35%。生活垃圾分类已成为一项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但同时也要看到,生活垃圾分类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据记者调查,一些小区、企业仍存在“混堆混放”“混投混扔”“混装混运”的违规情况。在这些小区,不少居民反映:“对垃圾分类大家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但看到后来被混在一起运走了,还是挺泄气的。要早点解决这个问题,别让大伙儿的辛苦白费。”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的系统工程。”刘李峰说,分类制度还不够成熟、定型,在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推动群众习惯养成、加快分类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等方面还不完善。
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意见》明确,生活垃圾分类要全面加强科学管理。合理确定分类类别,推动源头减量;逐步在产品包装上设置醒目的垃圾分类标识,落实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和塑料污染治理有关规定,倡导“光盘行动”,推动无纸化办公等;推进分类投放收集系统建设,设置简便易行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装置,合理布局分类收集设施设备,推动开展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等;完善分类运输系统,合理确定分类运输站点、频次、时间和线路,加强有序衔接,防止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装混运”等。
此次《意见》要求,力争再用5年左右时间,地级及以上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系统等预期性目标。“通过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广泛动员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努力推动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并推动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法规体系,加快形成长效机制。”刘李峰透露。与此同时,将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统筹安排预算支持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建设项目及运营,落实相关税收优惠,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此外,还将健全收费机制,按照产生者付费原则,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等。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