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与日俱增,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危机,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国与各伙伴国家实现绿色转型,成为他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后疫情时代解决气侯变暖问题仍占有重要地位
“绿色发展对于‘一带一路’国家及全世界可持续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IFF联席首席经济学家、亚洲开发银行原副首席经济学家庄巨忠表示,尽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有所降低,但其单位GDP、碳排量和能耗,仍然比经合组织国家高出40%-45%,单位GDP碳排放,比经合国家高出80%。
“新冠病毒对人类来说是短期的灾难,我们正面临着一个长期变化的隐患,那就是全球气侯变暖。”IFF 理事会联合主席、韩国前总理、联合国大会前主席韩升洙认为,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疫苗和药物解决短期的问题,但解决气侯变暖问题非一日之功。
清华大学气侯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健也赞同这一观点。他表示,虽然疫情打乱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常规节奏,但是巴黎协定所确定的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在全球治理和各国经济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发展当中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我们认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在未来20-30年左右是很关键的时期,需要加强‘一带一路’沿线以及全球青年人在这个领域的交流。”
推动全球绿色发展需加强多边主义合作
如何进一步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多位嘉宾表示,应加强多边合作,建设绿色“一带一路”联盟。
“希望能够建设一条绿色丝绸之路。”IFF理事、SRIA联合主席、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表示,中国是首个从新冠疫情当中恢复的国家,借助中国经济的复苏,可以更加的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体。
“我们需要一个双边及多边的机制来应对疫情给金融行业及绿色发展带来的巨大重创。”IFF理事、SRIA联合主席、新西兰前总理希普利表示。
乌拉圭驻广州总领事 马丁·阿尔维斯对希普利也认为,多边主义是21世纪一定要坚持的原则,需要通过各个不同的地区合作,重振经济体的能力。他认为,全球化趋势不可逆,每一个人都能从中受益,一个更加民主、包容的全球化体系需要被打造。
运用新兴技术、投资促进实现绿色转型
丝路基金总经理王燕之认为,要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的发展,必须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融入其中。“高水平的制度供给,应该成为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应该成为国际实践的共识,和国家间政策衔接的交流平台和载体。”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何做到绿色转型?庄巨忠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利用市场机制来保护环境,减少化石能源燃料的补贴,并通过绿色的科技研发,进行绿色创新,推动绿色投资。“中国在2018年、2019年已经成为了最大的绿色债权发行国。希望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够进行技术、资本等方面的合作。”
IFF学术委员、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王元丰表示,中国能够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实现一些建设项目的更低碳甚至零排放,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同树立绿色标杆项目,进而推广到全球。
中国葛洲坝国际公司董事长吕泽翔认为,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在未来全球能源建设中会有一个大爆发的趋势。积极发挥丝路国际联盟的作用,组建打造新能源国际投资方面的联盟基金非常有必要。
希普利则表示,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可共享、复制的绿色金融机制,比如推进绿色保险模型。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