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样的塑料产品、塑料包装在便利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关于塑料垃圾污染问题,或许人们对身边的这一问题早已习以为常了。不过,这些污染已经从陆地扩散到更为广泛的海洋中,有报道称在南北极海域发现了塑料微粒的存在。
“塑料污染问题已遍布全球,也没有人能置身事外。不过,我们也不能将目光只锁定在既成的事实上,如何治理才是更为重要和迫切的。”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的塑料循环经济研讨会上,特殊化学品企业亨斯迈集团亚太区总裁潘律民表示,回收废弃塑料制品变废为宝,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召开全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进行再部署。多位与会业内人士认为,塑料污染治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废塑料再生利用、可降解塑料替代以及消费行为的引导等多方发力,协同推进。在塑料循环和可降解技术方面,需要从产业源头抓起,尤其石油化工产业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来践行自己的绿色环境责任。
潘律民强调,真正的废塑循环并不是简单粗暴的废弃塑料回收,对企业有着不低的技术要求。“废塑循环技术上包括物理和化学两种回收方式。物理回收的塑料最终用于填埋或作为焚烧的燃料,但化学回收可以通过替代化石燃料作为塑料生产的原料,来扩大循环经济并减少原材料消耗。所以,废塑循环还是应以化学回收再生为主要方向,而这也是考验行业企业技术实力的分水岭。”
“虽然有人认为这种废塑循环方式对环保的支持不够直接,但这种努力保持塑料保有总量不增加的方式,实则是当下较为有效的手段。”潘律民说,有数据显示,每加工1000万吨回收塑料,就可以节省6000—7000万吨的原油消耗,以及相应的石油炼制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在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中,关键是要通过加强监管、提高准入门槛等措施,加快推进塑料再生利用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环保化发展。”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盛敏认为,废塑料再生利用是消除塑料污染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抓手。
“除了废塑循环之外,塑料的可降解技术广为各界所期待。”潘律民认为,这种技术更多处在实验室阶段,如果从供应链的角度来全面代替现有原材料,还有很多障碍需要跨越,仅成本问题目前就是一座难以翻越的“山”。
日前有媒体报道,日本三菱化学与一家包装材料制造商,共同研发出可以在海水中降解的塑料袋。这种产品根据微生物分解土壤垃圾的原理,原料上选择的是甘蔗等植物类的成分。这种成分就特别容易溶解在海水里,其在海水中完全溶解只需近一年的时间。但是,这种新型塑料袋成本大约是普通塑料袋的6倍,其产业化的动力明显不足。
潘律民表示,可降解技术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但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废塑循环目前是产业需要关注的重点。“现阶段,我们如果能更多地让这些潜在的污染源变废为宝,做成更有效、更高价值的产品,无疑也是在为环保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