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排污许可证“重发放、轻管理”问题,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工作试点先行,打破了信息壁垒,扎牢了制度的笼子,实现了上下联通、左右联动,推动监管走向“全覆盖”。
“摸排清查”形成推力
“摸、排、清、查”,对未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实施分类处置,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2019年3月-11月,北京市等8个省(市)启动了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试点工作。截至目前,试点地区已实现了所有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全覆盖。
摸清底数是清理整顿实施的基础。通过多渠道摸查,8个试点地区共计梳理出固定污染源企业清单7.6万余家,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汾渭平原(11城市)等重点区域提前完成清理整顿试点工作,共摸底排查排污单位3.7万余家。清理整顿多口径掌握信息,摸清了24个应发证行业底数,排查了无证企业,制定了固定污染源发证和登记清单。
2019年7月17日-8月28日,通过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定点帮扶第六、七、八轮,组织开展了排污许可专项核查,抽调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及部属单位2314人,重点对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39个重点城市24个行业共计10万余家企业发证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有力推动清理整顿工作的开展。
完善制度凝聚合力
《排污许可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工作方案》明确提出统一管理要求。“一个名录、一套标准、一张表单、一个平台、一套数据”,打通了排污许可与环评、执法、监测等领域的“堵点”。
从2017年-2019年,短短三年,生态环境部共计出台54项排污许可技术规范,核发33个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15.7万余张,登记排污信息6.5万余条,管控大气排放口30.7万个、水排放口7.5万个。
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力
为实现数据有效对接,打通信息壁垒,上海、河南、湖北三省政务网以及24个省级、8个地级市固定污染源信息同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对接,整合“一企一档”,初步实现了信息共享共通。
为实现平台整合运转,全国排污许可证申请、核发和日常监管,企业在线填报,环保部门在线审批、动态查询、数据报送、报告提交等模块被整合到一个平台。统一的平台增加了清理整顿模块和排污登记模块,排污许可监管系统APP初步建成。目前,纳入许可管理的重点行业许可证申报模块已基本完成,这让全国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有了信息化支撑。全国性的排污单位电子地图初级版初步建成,全国排污单位全部被纳入了“一张图”。
为打通部门之间合作衔接的障碍,河北、上海等地排污口完成了信息化建设试点,推动实现排污许可数据与环境监测以及监督执法等信息的共享,实现排污许可数据应用于排污单位日常环境监管,建立“三监联动”工作机制。目前,两地区已安装4638个主要排污口二维码标识,推进了“一证式”监管。
全面对接全国固定污染源统一数据库;组织编制完成排污许可证电子证照技术规范;积极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相关工作;对接环境保护税征管平台,排污许可证信息实时传送至税务征收信息系统……一系列举措积极探索各部门数据对接、信息融通,为构建共治格局凝聚了合力。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