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指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绿色低碳发展格局逐渐形成。这一判断概括了2018年以来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效和最新进展,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企业作为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主体,是产业群零碳排放、绿色转型和绿色创新的重要推动者,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绿色低碳发展是企业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关乎生态环境保护的本色,也关乎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绿色发展理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中。创新绿色低碳技术,打造智能化、清洁化的绿色工厂;培育绿色低碳产业,提供共享出行、循环利用等绿色产品服务;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助推简约适度、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形成风尚……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动,赢得公众赞誉,也为自身带来社会声誉。驰而不息践行和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和解决方案,有助于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从理念而言,绿色低碳发展从来不是“自娱自乐”,而是“共建共享”。如果绿色制造、绿色发展只是少数优质企业的实践,就无法带来格局的改变。只有让绿色发展成为每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准入门槛,未来才能让更多人成为受益者。在这方面,伊利集团进行了积极探索。早在2007年,该集团就从企业层面提出绿色领导力管理思想,联动上下游合作伙伴和社会力量推进生态保护。该集团在东北地区引导当地农户绿色种植,实现了湿地增绿、玉米增产、农民增收,被写入《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19)》。实践证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要与政府要求、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形成环保合力。只有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才能让百姓满意、企业获利、生态受益。
从方法来说,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创新驱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如何借助网络平台吸纳更多人参与绿色低碳发展,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去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地球卫士奖”颁给支付宝推出的“蚂蚁森林”项目。该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展示了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携手公益伙伴成功将5亿人的环保行动转化为1.22亿棵树的造林成果。一部手机上的创意,可以拉近现代都市和戈壁荒漠的距离;一次点击,可能创造出荒原变林海的奇迹。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互联网企业可以创新发挥平台优势、渠道优势、技术优势,汇聚用户的点滴善举,把网络流量转化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巨大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在通往市场的道路上,企业自觉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经营活动中,用实际行动保护清新空气、清洁水源、美丽山川、肥沃土地和生物多样性,才能在全球竞争中提升竞争力,让中国“绿色、低碳、循环利用资源”的生动实践更好延续下去。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