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报告称,全球碳排放量在2009年后稳步下降几年之后,从2017年开始回升。报告呼吁,要减缓气候变化,必须减少碳排放量。
报告显示,全球碳排放量在2017年增加了1%,在2018年又增加了2%。近年来,中国的碳排放量逐年减少,原因是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增加,经济增长已更加依靠服务业而非制造业。印度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碳排放量则在不断增加。2018年,除美国外,所有七国集团经济体的碳排放量均出现下降。美国碳排放量增长是由于工业生产复苏,同时也有可能源于恶劣的天气。
IMF指出,在过去5年中,能源强度(即每单位GDP的能源使用量)和碳强度(即每单位能源的碳排放量)的下降一直有利于减少碳排放量的增长。但是,2018年能源强度对减排的贡献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全球工业生产周期性回升所致,其结果是能源强度和碳强度下降无法抵消人口和全球人均收入增长、尤其是人均收入在2017年和2018年回升导致碳排放增加。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