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题,2015年3月28日晚8点30分,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以60+“能见蔚蓝”为主题的2015地球一小时大型公益活动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行。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代理秘书长赵凯参加了此次活动。
2015地球一小时在中国继续聚焦当前最急迫、最受关注的环境议题——雾霾,发出“能见蔚蓝”的倡议。 “能见蔚蓝”,代表了WWF治霾建议和未来期待。“能”,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能够带来改变;“蔚蓝”代表我们每个人对告别雾霾、寻回蓝天的期待。在深化2014 “蓝天自造”主题的基础上,今年地球一小时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主流化应用。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相信,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解决中国空气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终极方案。“能见蔚蓝”希望向公众、企业、政府以及其他合作伙伴,传递三层信息:一是化石能源(煤炭、石油等)的过度使用,是气候变化和雾霾的主要原因;二是只有调整能源结构,更多使用可再生“能”源,才能重见蔚蓝;三是蓝天是“能”找回的。
2014年,地球一小时席卷了全球超过162个国家和地区、7000座城市,吸引了数亿名支持者。
2015,这个数字还在增长。 “地球一小时”将为改变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60+“能见蔚蓝”,从“一小时”到“超越一小时”,“熄灯”仅仅是一个开始……
据了解,“地球一小时”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于2007年在澳大利亚发起。“地球一小时”倡导公众、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六晚上8点半到9点半,关掉不必要的灯和其他耗电设备,以表达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地球一小时”现已成为一个全球参与规模最大的开源性环保行动。2009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将它正式引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