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踏上转型发展新征程

作者: 严敏 来源:新华网 2014-11-14 15:01 浏览量:6201

    近年来,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密围绕新材料产业基地、高端智能制造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定位,苦干实干,各项工作扎实快速推进。

      园区位于合肥东郊30公里处,规划总面积35平方公里,启动区10平方公里。辖义和、龙集、刘集、太平四个社区,区内群众16000余人。自2006年3月正式开建以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各项基础设施,拥有专用码头、专用铁路和高速公路组成的三栖交通物流体系和水、电、气、热等丰富的公共资源,已被评为“安徽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

      2010年1月,园区被国务院纳入国家级发展战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定位为“皖江新材料产业基地”。2012年2月28日,《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获合肥市发改委批准实施。当合肥区划调整以后,围绕合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战略目标,园区又进一步调整发展思路,全面实施“转型发展”,除新材料外,重点打造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由此,这个因“化工”而生的园区,再未引进一个化工项目,一个转型发展的“循环园范本”徐徐展开。

      截至目前,全园共引进5000万元规模以上项目60个,包括中盐、马钢等投资超百亿的特大型项目2个,协议总投资额达350多亿元,总占地面积16000亩,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500亿元;已建成投产项目25个。

      应势而生

      虽然以拒绝化工项目入园为特征的转型升级正在持续走向深入,但回忆起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前世今生”,该园管委会负责人还是感慨“循环园”与化工产业的渊源可谓“根深蒂固”,而惟其如此,今日与化工项目的“决裂”,对“循环园”来说更显难能可贵。

      合肥谋划“工业立市”大棋局,化工产业是举足轻重的一子。然而随着城市扩张,跨入新千年以来,化工企业开始被居民区“包围”,由此带来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困扰决策层的心病。

      2005年10月30日,合肥市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合肥化工企业搬迁工程”,将化工企业搬离主城区,在县域布局化工产业园,实现“化工出城”,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快巢湖综合治理和优化城市布局。

      一时间,肥西、肥东、长丰三县都向规划中的“合肥化工园”伸出橄榄枝,竞争激烈。经过专家多轮调研论证,最终选址在肥东县撮镇以东。次年3月,“合肥化企搬迁工程”在这里培土奠基,合肥化学工业园由此诞生。

    “后来改名‘循环经济示范园’,不仅是园区名称的变化,更是合肥市委、市政府和肥东县委、县政府对园区发展思路的转型探索。”在人们印象中,化工产业与污染密不可分,循环经济却是“绿色经济”的一种。如果为传统的化工产业插上循环经济的翅膀,则化工产业也可以变得低污染甚至零污染。

      秉持“循环”这一可持续发展思路,循环经济示范园在不断摸索中前行——在产业调整升级基础上通过必要的“补链”和发展一些非化工产业对化企搬迁项目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加以处理和吸收;跳出化工企业搬迁工程的局限,按照园区发展理念进行建设,从而使化企搬迁的各项公用工程得到高效利用,实现区域发展与公用工程之间的有效循环。

      循序渐进

      转型是一件立字当头、破在其中的事,转型不能停下来转,而需要在发展中转,绝非一蹴而就。同时还要有“我要转型”的心态,而不能仅指望“要我转型”。

      从举起发展循环经济的大旗,到只招大项目入区,再到“十五通一平”及合肥首座工业水厂、自建的专用铁路、专用码头等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对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一刻都未曾停歇。

      2008年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式的年份。

      这一年,中盐红四方环保搬迁项目在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由中盐总公司出资重组合肥市属化工企业,并实施环保搬迁,将原本分散的污染集中起来加以治理,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零排放”,此举标志着合肥的化工产业在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这一全新平台上实现整合,从分散变集中,化工产业由弱变强。

      这一年,马钢冷轧薄板和钢材深加工项目正式落户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这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开启非化工项目发展之门奠定了基础。

      时光荏苒。2010年1月,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迎来重大政策机遇:年仅4岁的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被国务院纳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与此同时,循环经济示范园依托《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委托安徽省工程咨询院编制了《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瞄准新材料产业,着力打造“皖江新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以中盐合肥化工基地为基础的新型化工材料,发展以马钢高强度汽车、家电薄板为基础的新型金属材料,发展以住宅产业化为主导的新型建筑材料等。

      2010年,园区引进了以江苏通达为龙头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等项目。2011年,又引进了以上海正帆为龙头的电子气等特种电子材料项目。2012年,又引进了国皖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项目。坚定转型,科学转型,承接转型,加快转型,循环经济示范园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的努力已持续数年。

      “截至2012年底,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共婉拒化工项目97个,婉拒投资额近77亿元。”以实际数据为证,显示出了肥东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发展态度。“决心痛下,失去的是一些经济指标和在各种评比排名中的位次,收获的却是发展质量,也为后来中盐、马钢等一系列投资超百亿元的特大项目的引进奠定了坚实的空间基础。”

      转型发展

      历经八年艰苦创业,如今,一座厂房林立、以大项目为主的生态工业新城拔地而起。从“名不出肥东”到合肥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惊人一跃,备受瞩目。走进该工业园区,“花园式”的化工企业不仅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化工产业的认知,更让人感受到循环经济示范园以循环经济改造传统产业的有效探索。

      在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园区以招商引资为动力,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园区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内部管理,制定了《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项目入园协议前期并联初审管理办法》,全面规范程序,提高工作质效。

      仅2014年上半年,园区共已接待客商36多批次;外出招商3次;上报并通过县级预审项目7个,分别为总投资8亿元的安徽建工集团住宅产业化研发及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2.9亿元的中盐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约10.2亿元的汽车配件产业集中区项目;总投资6062万元的合肥友邦保温材料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合肥亚太家用清洁及护理用品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2.1亿元的合肥日月钢构件热镀锌项目;总投资12.9亿元的马钢(合肥)板带深加工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合肥山峰电缆成套设备项目完成签约。重点在谈项目9个,其中有4个项目已达成初步投资意向。

      转型给园区带来了活力和发展,带来了破茧而出的惊喜,最终结出了累累硕果。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正以务实的思路,全面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构建和谐美好园区,力争早日成为地区崛起的主引擎,为肥东县域经济发展和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再立新功。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