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迅猛增长不仅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加强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管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圳市拟出台《深圳市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管理办法(试行)》(草案稿),并正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在深圳市律师协会近日就该办法召开的专题研讨会上,多名参会代表对垃圾减量工作如何管理和实施进行了热烈讨论。
立法解决垃圾围城刻不容缓
据统计,2013年全市生活垃圾处理量达每日14293吨。近年来,深圳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年均增幅约为7%。按此计算,预计2015年深圳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将达到每日16500吨。若按照现行“产生多少-收运多少-建设多少处理设施”的被动垃圾治理模式,且在垃圾处理设施难以落地的情况下,深圳市势必出现“垃圾围城”危机。因此,只有转变生活垃圾管理方式,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辖区负责、人人参与,通过立法,逐步建立“避免产生-资源回收-有效利用-分类处理”的垃圾管理新模式,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产生,提高资源回收和有效利用率,解决深圳市“垃圾围城”危机。
近年来,深圳市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纷纷提出议案和提案,建议制定专项法规推进深圳市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为此,深圳市城管局起草了《深圳市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管理办法(试行)》(草案稿)并报深圳市法制办审查。为广泛听取意见、促进政府立法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深圳市法制办公室近日将该办法予以公布,并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12部门联合管理生活垃圾
该办法拟将深圳市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三大类,并鼓励有条件的场所进一步将其他垃圾细分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管理环节众多,牵涉面广,过程复杂,单靠一个部门进行管理,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为此,该办法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建立统筹协作机制,强调了城管部门负责对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统筹归口管理,明确了发改、再生资源回收、环境保护、国土规划、财政、价格、教育、文化广电、市场监督等十一个协同部门职责。
为有效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该办法对建立监督考核和奖励机制进行了规定,将对相关部门、区政府的考核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同时实行辖区负责制,对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生活垃圾等行为将实行相应的处罚。对拒不改正的个人将处以200元处罚,而单位则处以不少于1000元的处罚。
拟从源头控制垃圾产生量
记者注意到,该办法还专门规定了垃圾源头减量措施。源头控制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商品包装控制。该办法主要通过鼓励企业简化商品包装、提高可循环材料包装比重,提高包装过剩及部分一次性商品进入深圳市场的门槛,实现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 塑料、纸类等包装材料) 产生量的目的。通过采用先进的包装控制措施,预计可以实现提高可循环材料的使用比重约20%至40%,减少包装过剩10%至15%左右,最大可实现减少5%的生活垃圾排放量。二是餐饮消费控制。根据相关的统计,深圳市餐厨垃圾每天的产量为1800吨左右,若实施餐饮消费控制,既节约了粮食,又利于减少餐厨垃圾的处理量。三是低碳办公,优先采购绿色目录产品和可重复使用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
同时,为促使辖区政府共同积极推进垃圾减量工作,该办法设置了超量排放收费制度,规定对于垃圾排放超出规定指标上限的,要求缴纳生活垃圾超量排放费。通过经济手段推动各区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分类。
此外,该办法拟规定住宅小区实行定时定点相对集中分类投放。即借鉴台湾“垃圾不落地”的做法,要求居民每天在固定时间段(通常为每天早上上班时段7点到9点和晚上7点到9点晚饭后)将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拎到楼下投放到小区设置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内,其他非垃圾收集时段,垃圾收集点不摆放分类垃圾桶。
办法如何管理实施遭质疑
该办法公布后,社会各界褒贬不一。例如“在全市小区实施定时定点垃圾投放原则,居民投放垃圾不分类将被处罚200元”等规定,不少市民认为这样的法规有失人性化,难以执行。不少法律界人士也对该办法实施后各部门执法是否能落到实处存有质疑。
在深圳市律协于4月18日召开的专题研讨会上,深圳律师李军强指出,从目前情况来看,深圳市垃圾减量分类实施力度并不大,原因在于社会主体参与度、积极性未调动起来,垃圾减量分类链条未建立起来,政府部门工作也未协调好,从而导致垃圾回收经济链的“经脉”没有打通,故应奖罚并行,以“利”推动工作开展。
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垃圾减量中心副主任王芙蓉表示,目前世界上分类工作做得最好的德国,仍有30%左右的居民没有参与,深圳推进垃圾分类可能要打持久战。从全市527个垃圾减量分类试点情况分析,生活垃圾减量分类顺利推进关乎市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必须要发动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根据试点经验,从小培养孩子的垃圾减量分类意识,通过孩子带动家庭参与垃圾减量分类的效果明显。因此,该办法从明确垃圾生产者责任出发,引导居民树立垃圾减量分类观念,提高垃圾减量分类意识,进而转化为自觉行动,确保其有效执行。
“在上海世博会上,856个废弃包装盒变成一张世博椅出现在世博会上,曾引发了组委会的高度关注。”深圳市龙岗区绿之龙垃圾减量分类指导中心负责人陈爱青认为,垃圾减量分类工作推行难的核心问题在于利益,垃圾减量分类工作之所以得不到有效实施,不是居民素质不高,而是缺乏一个服务平台,或应由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居民提供软件和硬件服务。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再生企业,打通绿色产品采购这一重要出口,带动类似世博椅这样一个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