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世界“绿色缺口” 中国以实际行动作答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 2025-11-18 14:05 浏览量:59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众多国家的共识。近期中方在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上提出将为填补世界“绿色缺口”作贡献。商务部近日印发的《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是将这一承诺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路线图。

全球绿色转型的核心瓶颈之一,是优质低碳产品的供给不足与成本高企,破解这一问题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诉求。中国凭借产业优势与技术创新,正在成为全球绿色产品的“稳定供给源”。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在近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中国的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已经出口到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动全球风电、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让发展中国家“用得起”绿色技术成为可能。

正在召开的COP30(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现场,中方宣布启动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清洁炉灶”旗舰项目,与坦桑尼亚签署首份合作文件。未来5年,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清洁炉灶”旗舰项目下,将与相关国家共同建设100个清洁炉灶示范村,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支持培养1000名清洁炉灶技术专家与宣传大使,为项目落地提供人才支撑;援助10万台清洁炉灶设备,直接惠及基层民众。

这一举措与《实施意见》中关于“拓展绿色低碳相关产品和技术进出口”的政策导向一脉相承。在生产端,政策鼓励企业研发再生资源产品、发展绿氢贸易;在市场端,广交会、进博会绿色展区持续扩容。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出口增速超30%,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额超2000亿元,这些数据印证了中国绿色产业的竞争力。

当前全球贸易中,物流运输、包装耗材等环节的碳排放常被忽视,这也成为绿色转型的“隐形短板”。《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外贸全链条“协同降碳”,为贸易绿色化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近年来,中国外贸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明显,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升级迭代上,也体现在全产供链的深度变革上。在研发端,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绿色理念融入产品设计。比如,在第138届广交会上,47%的首发新品都融入了绿色设计理念。在生产端,企业在原材料、用能、工艺等方面持续创新,不断增强产品绿色低碳属性。比如,有的企业使用海洋废旧渔网生产泳装,广受海外客户青睐。在物流端,外贸运输更多使用清洁能源车辆和船舶,碳排放不断降低。

规则碎片化与技术壁垒是制约绿色贸易流动的主要障碍,部分国家出台的单边碳关税、差异化标准,不仅增加了贸易成本,更可能加剧全球绿色发展的南北鸿沟。现有国际气候机制存在“责任割裂”问题,发达消费国与发展中生产国在减排成本分担上严重不对等,而统一的绿色贸易规则是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营造绿色贸易发展良好国际环境,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沟通、推动相关标准制定和国际衔接互认等方式,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包容共赢的绿色贸易规则体系。这既是对全球气候治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践行,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行动。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绿色贸易经济体,2024年绿色贸易进出口规模达1.17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16.1%。通过绿色贸易实践,中国以产品供给填补产能缺口,以全链降碳提升发展质量,以规则互认破除合作壁垒,既为自身外贸转型注入动能,更向世界展示了通过合作实现绿色发展的智慧。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