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盘点2024年度社会组织工作,展示社会组织风貌,激发和引领广大社会组织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按照“突出政治性、体现重要性、注重导向性、兼顾全面性”的原则,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推选出“2024年社会组织十件大事”。
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社会组织领域重大改革作出安排部署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对社会组织领域重大改革作出安排部署,包括“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健全科技社团管理制度”“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鼓励在华设立国际科技组织”等。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把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更加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抓好社会组织工作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引导广大社会组织更好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视频致贺 11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视频致贺。习近平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兴未艾,大幅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难以预知的风险挑战。我们应当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势,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加快推动网络空间创新发展、安全发展、普惠发展,携手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该峰会由在民政部登记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主办。 3.社会组织领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 10月25日至26日,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各级民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和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落实到社会组织管理领域,就是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积极引导发展,立足党委和政府关心什么、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就培育发展什么样的社会组织,鼓励支持在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设立社会组织,推动在华设立国际科技组织;一手抓严格依法管理,健全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党建工作机构、行业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依法监管的综合监管体制,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更加优化、风险防范能力显著提升、规范化建设基础更加牢固、作用发挥更加充分,更好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维护人民群众权益。 4.修改后的慈善法及相关配套办法9月5日同步施行、公布 9月5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施行。同日,民政部公布了新修订的《慈善组织认定办法》和《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民政部、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公布《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上述三个办法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制定,旨在确保慈善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透明度,保护相关方合法权益。 5.《社会组织名称管理办法》5月1日起施行 1月8日,民政部出台部门规章《社会组织名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5月1日起施行。《办法》首次对社会组织名称进行统一规范,填补了社会团体名称规定的空白,重点解决社会组织擅自冠以“中”字头名称等问题。《办法》的制定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组织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和基础工作,有利于登记管理机关掌握、行政相对人了解统一的名称管理规定,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规范化水平;是解决社会组织名称领域有关问题、确保社会组织名称申请以及使用规范的现实需要;是完善社会组织名称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形成统一的社会组织名称管理制度。 6.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9月25日,民政部会同中央社会工作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全国工商联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意见通过规范登记审查、加强管理服务、依法开展监督、积极鼓励引导,着力解决当前社会组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社会组织规模更加适当、结构更加合理、治理更加有效,推动社会组织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7.行业协会商会相关政策文件密集出台 为促进行业协会商会的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2024年相关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形成较为系统化的制度安排。1月3日,民政部组织召开行业协会商会立法工作启动会,部署启动行业协会商会法起草工作;1月10日,国务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印发《国务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关于行业协会的反垄断指南》;4月3日,民政部发布《行业协会商会自身建设指南》行业标准;4月27日,中央社会工作部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央社会工作部纪检监察组联合印发《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监督工作的意见》;7月2日,民政部办公厅印发修订后的《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章程示范文本》;7月3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央社会工作部、民政部联合发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合规指南》。 8.实现国家层面社会组织行业标准零的突破 4月19日,民政部发布《社会组织基础术语》《行业协会商会自身建设指南》《学术类社会团体自身建设指南》《社会服务机构自身建设指南》等4项社会组织行业标准,实现国家层面社会组织行业标准零的突破。4项社会组织行业标准凝练了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中的有益经验,为社会组织加强内部治理树立了标杆,有助于社会组织不断提升法人治理能力、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9.社会组织及其从业者荣获世界性、全国性荣誉表彰 3月3日,全国妇联在京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表彰大会,其中不乏社会组织及其从业者的身影:合肥市蓝天救援队队长苏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绍兴市柯桥区爱心娘子军公益中心负责人施菊英等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天津市静海区女企业家商会等社会组织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5月31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77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将2024年“科威特国老年人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研究奖”集体奖颁发给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是首次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社会组织。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有11个模范集体、9名模范个人来自社会组织领域。 10.首个地方社会组织协商工作文件发布 4月18日,上海市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印发《关于推进上海社会组织协商工作的意见(试行)》,提出11项具体措施,为引导上海市社会组织有序增强政治参与,形成“多方意见表达、全程民主参与、协商问题解决”的社会组织协商模式提供了方向指引。这是国内首个由地方政府发布的有关社会组织协商工作的文件,有助于开展社会组织协商的制度化建设,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地方看台 上海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协商制度化建设 李雅平 上海市民政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健全协商民主机制”的重要部署,推动社会组织协商制度化落地,形成“多方意见表达、全程民主参与、协商问题解决”的社会组织协商模式,以此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是制定指导意见。市民政局以上海市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名义印发《关于推进上海社会组织协商工作的意见(试行)》,明确了社会组织协商的总要求、目标任务和方法路径。 二是推进社会组织制度化参与政策法规制定。市民政局协调市人大、市司法局推进社会组织制度化参与地方立法工作,制定《关于社会组织参与民政领域政策法规制定及评估评价工作的程序规定》。在制定修订地方法规时,充分听取有关社会组织意见建议或邀请参与起草。 三是建立社会组织协商议题制度。围绕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重点工作,推动相关社会组织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专题报告,报送市委、市政府用于决策参考。2024年以来,上海市各行业协会商会形成行业发展研究报告738篇,向政府部门提出意见建议2826项,其中被采纳719项。 四是设立首批市级社会组织协商联系点。以党组织健全、有代表性、协商能力强为标准,确定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上海市商业联合会等19家社会组织作为首批社会组织协商联系点,为社会组织搭建建言献策平台。 五是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矛盾调处。指导上海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承担“12345 市民服务热线”住宅装饰类投诉处理工作,组织社会组织开展老年助餐服务、电梯加装等公共政策的评估评价,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作者系上海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安徽推动社会组织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张振粤 2024年,安徽省民政厅聚焦高质量发展,立足大局全局找定位、促改革、谋发展,突出党建引领,一体抓好建、管、用,全省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成型起势,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服务经济发展。行业协会商会是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截至2024年12月底,安徽省行业协会商会达到3773家,举办各类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洽谈会700余场次,累计达成意向金额超过80亿元;协助各级政府招商引资落地项目400余个,总投资额超过270亿元;形成行业发展研究报告470余篇,向政府部门提出意见建议1100余条,开展行业调查统计活动1000余次。 服务科技创新。省民政厅出台优化科技类社会组织登记服务若干举措,优先培育发展科技类社会组织。目前,全省科技类社会组织达到1600余家,遍布新能源、人工智能、民用航空、集成电路和绿色环保等领域;其中,2家分别被认定为安徽省重点智库和重点培育智库,5家被认定为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据统计,省级科技类社会组织共吸纳国内外顶尖人才115名、国家级领军人才239名、省级领军人才590名,为安徽省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服务基层民生。2024年以来,安徽省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实施乡村振兴帮扶项目共1578个,投入资金超3.8亿元;面向高校毕业生发布招聘岗位6922个,发布就业见习岗位8933个,开展各类就业服务活动906场次。全省12.3万家社区社会组织扎根社区开展服务活动,惠及群众200万余人次,成为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作者系安徽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四川聚力推动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 杨 伟 2024年,四川省民政厅围绕“四个聚焦”工作思路,创新一系列举措,推动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 聚焦高起点谋划。省民政厅坚持党建引领,严格执行“六同步”“两纳入”,扎实推进“两个覆盖”行动。持续开展社会组织赋能聚力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开展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计划,统筹实施规范登记行动、“三函五书”制度,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全省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四川省社会组织建设治理规范》等配套文件。 聚焦高质量发展。省民政厅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试点、行业协会商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等改革措施,提升社会组织登记质量,联动有关部门开展社区社会组织“找、建、用、统”专项行动。首创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全省制度衔接、分类设标、管用结合的新体系,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年检审核。 聚焦高水平安全。省民政厅印发《社会组织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紧急通知》《全省整治社会组织领域风险突出问题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四清”专项行动。健全完善“打非治乱”和资金监管工作机制,创新实施“每月一提示”工作督促制度,建立高、中、低三档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 聚焦高标准服务。省民政厅积极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体系,实施“头雁计划”“墩苗计划”“大讲堂”“秘书长实训班”4大培训工程,推动社会组织从业人员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品牌公益活动,引导115家全国性、省级社会组织对口帮扶全省5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救助帮扶3500余万名特殊群体和低收入人员。(作者系四川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二级巡视员) 辽宁打造“育社兴辽”品牌提升社会组织服务能力 李 众 辽宁省努力打造“育社兴辽”服务品牌,积极孵化培育社会组织,提升内部治理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汇聚全社会力量助力辽宁全面振兴。 引导社会组织拓展服务空间,充分挖掘社会组织及其会员单位就业岗位需求。2024年,辽宁省民政厅积极开辟新就业渠道,发挥社会组织促就业积极作用,动员全省社会组织发动会员单位,提供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成功举办两届“育社兴辽”全省性社会组织专场招聘会,“线上+线下”平台同步推送招聘信息,近千家社会组织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广泛的就业机会;采取各市设立主会场、各县(区)设立分会场的形式,组织全省各级社会组织开展就业服务活动800余场次,面向高校毕业生发布招聘岗位近5万个,实际招聘高校毕业生5000余人。 辽宁省通过举办社会组织专场招聘活动,有效解决了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年龄老化、专业能力不强等问题,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同时,为社会组织补充了“新鲜血液”,全省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和治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对全省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作者系辽宁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 河南着力建好管好用好社会组织 王凌霄 2024年,河南省民政厅扎实履行登记管理机关法定职责,严把登记关口,强化日常监管,引导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了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提升登记质量,建好社会组织。省民政厅大力推进社会组织行政审批事项入驻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一次办好,限时办结”。持续优化社会组织层级、领域和类型布局,支持与经济发展、重点产业、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关系密切的社会组织优先登记;联合业务主管单位从源头上织牢社会组织发展风险防控网。 加强综合监管,管好社会组织。河南省建立社会组织“两随机、一公开”检查审计工作机制,按照6%的比例对社会组织开展委托第三方抽查检查。联合安全、财政、公安、税务等六个省直部门建立社会组织资金安全监管机制,规范社会组织资金行为,加强非营利属性监管。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执法机制,通过向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发送提醒函、问询函、征求意见函、线索移交函,向社会组织发送约谈函和责令整改通知书,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综合监管。2024年,全省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35家,省本级已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200家。 引导发挥作用,用好社会组织。2024年,河南省民政厅围绕省委、省政府的“7+28+N”产业链群建设工作,主动服务重点行业协会组建,目前已成立、整合35家产业链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资源优势和人才聚集优势,服务省委中心工作。2024年,全省5035家社会组织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共投入款物5.39亿元。全省行业协会商会举办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洽谈会1019场,累计达成意向金额744.97亿元,全力服务河南经济发展。(作者系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 大家谈 让社会组织在合规运行下有序发展和持续创新 徐家良 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过程中,社会组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之一。社会组织能够提供社会服务,协助政府减少社会矛盾与冲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秩序,促进社会可持续进步。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组织只有做到合规运行,才能行稳致远。 合规运行要有一系列制度规范做保障。社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和参与公共事务涉及诸多方面和领域,是一个庞大系统。因此,对社会组织内部治理、项目运行、资源动员、信息传播与外部关系等方面,登记管理机关需要制定规章制度加以规范,使社会组织的每一项活动与每个人的行为都有制度可以参照遵守。当然,社会组织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是文本的、静态的,需要落实到每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是真合规还是假合规,才能检验出制度规范的可行性以及人们遵守的程度。 合规运行不仅与态度和认识密切相关,还与一系列规章制度紧密相连,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把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社会组织的每一个运行环节,如社会组织名称管理、行业标准、年检制度或年报制度、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等方面,将合规运行流程化、制度化、标准化和系统化,确保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和持续创新建立在合规运行的基础上,经得起实践检验和社会评判。社会组织的社会美誉度与运行良好程度成正比,社会组织合规运行对于激发创新活力、提高专业能力、提升竞争优势、提高优质服务、打造知名品牌、获取社会资源、增强公信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