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以来,浙江一年中的“热辣滚烫”模式再次开启,空调、电扇、冰箱齐齐开动……网友调侃:“这条命是空调给的。”随着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攀升,用电量噌噌上涨,给电力供应带来了较大压力,有些地方甚至面临电力紧缺。
今年7月19日,浙江的最高用电负荷突破1.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同往年一样,浙江各地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能源安全保供,这两天将进一步采取移峰填谷措施。在这个保供“能源库”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的化石能源,以及水电、光伏、风电等非化石能源早已“严阵以待”。除此之外,“第五能源”的能量也不容小觑。
不禁要问,什么是“第五能源”?它的能量有多大?我们如何找到它、激活它?
一
其实,“第五能源”并不是指某一种能源的具体形式,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它有个通俗的名字——“节能”。
早在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目前,世界上普遍把节能视为比开发更为优先的能源来源,称为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之外的‘第五能源’,这个理念值得推广。”
与其他能源开发不同,“节能”通过提高使用效率、减少浪费,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简单来讲,我们每节约一度电,就相当于节约了相应发电所需的煤炭、天然气或其他能源,同时也减少了相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无论是能源家底相对殷实的国家,还是陷入“能源贫困”的国家,都将节能视作“宝”,将其作为出台本国能源政策的重要考量之一。像2023年,德国就通过了一项新的能源效率法案,要求德国公共和私营部门提高能源效率,提出到2030年,能源消耗要较2008年减少26.5%。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节能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节能都大有可为。
二
从字面意思看,“第五能源”排行第五,但别小瞧了它的巨大能量。
节能可以“生金”。节能是支撑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柱。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的“任性”发展,将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3年,我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1%的经济增长。其中,“第五能源”功不可没。
再具体来看浙江的状况。浙江经济强、能源需求大,但资源少、能源自给率低。浙江又是民营经济大省,企业对用能成本十分敏感。因此,通过节能来提高能源产出率,成为不少企业的选择。
如宁波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年用电量2.1亿度,是名副其实的“用电大户”。该企业通过节能技改,实现年节电530万度,节省电费390万余元,减少碳排放约3000吨,不但实实在在做到了降本增效,还提升了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和社会形象。
节能还可以“促绿”。除了经济效益,节能还可以产生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要实现全球温升控制目标,节能和提高能效的贡献率高达37%。以一般水平来说,同样1度电,由燃煤发电产生,要排放700多克二氧化碳,而由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产生,则几乎没有碳排放。
近年来,浙江大力提倡能源利用的清洁低碳,推进分布式光伏等清洁能源建设,让更多企业、居民用上优质、实惠的清洁能源。比如,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建成省内首个风光储一体化“低碳码头”,可提供近6000万度清洁电力,减排二氧化碳约3万吨;嘉兴一个滩涂光伏发电项目平均每年能向电网提供超3300多万度电,节约标煤1万余吨。
三
当前,浙江在节能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万元GDP的能源消耗等方面,与全球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因此“第五能源”的开发潜力还很大。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激发出“第五能源”的更多能量呢?笔者认为,还可以处理好三对关系。
兼顾“大小”。从大的方面来说,需要做好全省能源“大管理”。比如,浙江出台的用能预算制度,将财务预算管理的理念创新应用在能源上。通俗地说,就是政府在年初制定能源使用预算时,给优质的企业、项目多分配,落后的企业、项目少分配,让有限的能源发挥更大价值。据统计,目前全省有4500多家重点企业纳入用能预算管理,能源消费量占全省工业的80%以上。
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可以做好能源“小管家”。比如,在夏天最热的两个月,我们把空调上调1度,体感差异不大,却可节电约10%。如果每个人节约用电10%,那么浙江全省就能节电90亿度,相当于“省”下1座大型燃煤电厂的供电量。今年7月,浙江推出“e起节电”活动,累计报名用户已达89万户;再如,夏天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调到晚上11点后,与用电高峰错开,既能享受“谷电”优惠价格,也可以从整体上减轻电网负荷压力。自7月发起《电动汽车晚一小时充电倡议书》以来,全省已有40.6万车主积极响应。
做好“加减”。对企业来讲,“少用能”不是最终目的,“少用能、多产出”才应是真正追求。如何做好产出与用能的“加减题”?一方面,提升效能。比如近年来绍兴将印染产业集中度提升至80%,通过集中供热、集中供气,以及推动节能改造、提升生产工艺等,使得部分企业能源成本大幅减少,盈利水平却提高不少。
另一方面,加强节能。从去年开始,浙江有关部门制定为期三年的“企业能效诊断计划”,请专家给企业用能情况“把脉、开方、治病”。2023年,全省1000多家企业完成“把脉开方”,“治好”后可节省用能80万吨标准煤,产生收益20亿元。
平衡“源流”。除了节流,还可以开源——充分利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和居民家庭可建设屋顶光伏,每年发电除满足需求外,还可卖给电网,实现互利共赢。
比如不久前,温州瑞安一个物流园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投运,预计年发电量约450万度;嘉兴海宁推出的“万户光伏 绿色共富”行动,则让居民“不花一分钱,还能免费用电”,如果在一户居民住宅40平方米的屋顶装上光伏,那么该户居民一年就可免费用电约960度。截至去年底,浙江已完成分布式光伏装机2700多万千瓦,排名全国第三,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500万吨。
“第五能源”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人都是“第五能源”的“开发者”“供应者”,同时也是“使用者”“受益者”。今天,就不妨让我们从随手关灯、空调调高1度等举手之劳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