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琳琳 | 助力矿区“下好先手棋,打好变革主动仗”

来源:澎湃新闻 2024-08-01 17:04 浏览量:1526

2002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简称“矿大”)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教授程琳琳初至矿大,那时的门头沟区在老北京人的记忆中还是一个荒凉破落的所在,“家有半碗粥,不来门头沟”的顺口溜在街头巷尾被口口相传。但其实,此区地处北京以西,山峰奇峻、风景秀美,只是以矿业为生的历史沿革才让这片“京西矿区”在黑金过处逐渐萧条起来。

直到“十一五”期间,门头沟区开始革旧迎新,不仅关闭了270个煤矿,结束了地区上千年的小煤窑开采史,还拆陋所、转产业、引人才,再复青山绿水之貌,重引凤凰来栖。眼下,重工业已被旅游文化休闲产业所取代,门头沟区焕然一新。翻天覆地的蝶变之中,很难说没有“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功劳,也很难说没有程琳琳团队的添砖加瓦,所以她总说:“‘土地资源管理’是一份关乎过去的事业,同时也是一个决定未来的作为。”

过往:忆跨越山海,梦想飞扬

回忆起科研生涯的开启,程琳琳坦陈当时有些懵懂,只是凭借着一份好胜心,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辗转于中国的南北方之间,并最终落脚于矿大、落脚于首都北京。“甚至我原本以为,来这里只是来教书的。”彼时,程琳琳只想要一份维持生计的工作,却没想到碰到了一项令她甘愿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是我参与的第一个科研项目,是攻读博士期间跟着胡振琪老师做的”,这既是程琳琳走进科研的起点,也是为她奠定研究基调,即“矿区生态补偿”的重要基石。据悉,矿区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矿产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政策工具。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矿区生态补偿模式,对于在全国范围切实开展矿区生态补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而明确界定生态补偿的主体、建立科学的补偿标准、采取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方式则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工程,虽然程琳琳在那些青涩稚嫩的时光里根本考虑不到这些,但她还是一头扎进了生态补偿领域关于矿区复垦保证金的研究之中。

从完成博士毕业论文到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负责人,程琳琳耕耘了5年。在这段不长不短的职业发展生涯中,她也在这个相对小众的研究领域中将自己锤炼成了一名有能力系统开展研究的青年学者。“国际上的成功实践及理论界的研究均证实应依据复垦成本测算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而我国各地测算方法不一,且测算出的数额往往低于复垦成本。复垦成本的多寡取决于影响矿区土地破坏的主导因子条件如何。”这是程琳琳为自己科研事业第一个5年交上的答卷,同时,由她及团队进一步提出的基于土地破坏主导因子测算复垦成本进而测算保证金的方法,以及构建的测算模型,都高效提升了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测算的公平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虽然后来由于种种考量,复垦保证金制度并没有在我国长时间、大范围地推行,但他国的成熟实践却还是证明了相关系统的可行性,也让程琳琳等人的科研自信得以坚守始终。

“我们的研究是以山东济宁市为研究区域开展的,首先采用理论分析法确定煤矿土地的破坏因子,分析作用机理;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筛选主导因子,确定各主导因子的权重并对其分级赋值,最后对已实施复垦的案例归纳分析,构建土地破坏主导因子综合条件与复垦成本的对应关系模型,将不可预见费、通货膨胀等因素都纳入考量,以测算最终的保证金。”对于自己的研究,程琳琳一旦有机会谈及便滔滔不绝,但对于自己科研道路上经历过的苦难与艰辛,她总是笑称“它们是成长必经之路而已”。

曾经,程琳琳因为博士毕业后首个作为负责人独立承担的项目——自然资源部公益项目子课题而深感压力,跑现场、带学生、作指导、写材料……数线并行的生活将科研思路一度带到她的梦里,“经常走路都在琢磨科研问题,现在想想那时候真是年轻,好像完全不知道疲惫”。不过也正是在这样的勤奋与笃行之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土地破坏主导因子的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方法及模型”的橄榄枝才被传递到她的手里,“这是我博士论文工作的延续”,她补充道。然而前者对其科研生涯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因为从那时起,她的科研脉络就与门头沟区的命运走向缔结了紧密的联系,并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服务于产业转型的矿业废弃地再利用优化与调控”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未来:望碧波万顷,云帆高张

2013年是门头沟区发展历史上的关键一年。2013年10月,门头沟区内第一座七星级酒店拔地而起。紧接着,“高价地”的诞生更使其“一夜成名”。而这些,都与其当初的转型定位——生态涵养区息息相关。那么,定位之后开展怎样的土地规划工作?要诀体现于哪些方面?在自然资源部公益课题“产业演替型城市矿业废弃地再利用节地优化技术研究与示范”中,程琳琳及团队给出了初步答案,即应遵从“面向产业转型的矿业废弃地再利用节地潜力评价技术”和“与产业演替相衔接的矿业废弃地再利用节地时空优化技术”。

通过相关研究,程琳琳提出,前者的要义应聚焦矿业废弃土地功能损毁的特点,从矿业废弃地土地破坏的现状、再利用的安全性和现状废弃地利用的集约性等方面进行矿业废弃地再利用节地潜力评价研究,在现有评价的基础上,为废弃土地再利用的节地和空间优化提供支持。而后者则旨在应用城—镇—村人口互动、用地互动、经济互动、功能互动和人口挂钩、用地挂钩、功能挂钩等集成节地理念,对城市废弃矿区进行高效合理的布局。

从当年四处可见破败的棚户区到如今鳞次栉比的高端住宅,从以前“黑白灰”的尘土飞扬到如今满眼绿色的青山绿水,从偏安一隅的北京西部村落到国际化的产业聚集地,门头沟区的华丽转身令世人瞩目,也侧面佐证着土地评价与规划的效用,但程琳琳却并未满足于此,她的研究之路仍在继续。

2019年,程琳琳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获批面上项目“服务于产业转型的矿业废弃地再利用优化与调控”。项目中,她带领团队以“优化再利用量大面广的矿业废弃地,挖掘用地潜力,为矿产资源型城镇产业转型所需的各项建设拓展空间,促进其‘两型社会’建立”为目标,再次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具体对象开展具体研究。基于3S技术和实地调研,他们系统全面地分析了矿业废弃地的类型、面积、分布、再利用的状况及其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对矿业废弃地再利用为转型产业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利用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变化,通过优化格局和趋势发展格局的对比进行矿业废弃地再利用的调控,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此项研究实现了矿业废弃地的再利用与产业转型的用地需求的直接和实质结合,可为矿产资源型城镇矿业废弃地的科学合理再利用提供理论支持,为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管与调控提供决策依据。

行路至今,深藏内心的情深谊长使程琳琳总觉使命在肩,老矿区悠长而多舛的命运仍然让她梦萦魂牵,总忍不住去想自己还能为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做些什么。“未来,以科技为更多矿业城镇赋能的事业还要延绵下去”,她由衷地说,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她在立德树人的工作中始终不敢掉以轻心,坚持着“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授业宗旨,目前已培养毕业了40名硕士、2名博士。

浮云苍狗,白驹过隙。“不知不觉间我已经工作了21年,但我总觉得自己在科研上还是‘小学生’,需要琢磨和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总而言之,如何助力矿区‘下好规划先手棋,打好变革主动仗’是一篇大课题、大文章,因此我还需保有踏实中的进取、安稳中的奋斗。”程琳琳说。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