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环境打赢“医疗垃圾”清运战

2020-02-25 10:25 浏览量:5391

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鞋套、双层隔离手套、护目镜,再戴上一层N95口罩,稍作整理后,北京环卫集团固废物流公司医废处理中心驾驶员王广与同事敲开了北京市急救中心医疗垃圾存放处的门,十几个一次性密封纸箱子刚刚打包完毕,等待他们运往专门的医疗垃圾处理设施。

纸箱消毒、搬运;接着消毒、装车;再次消毒、全面整车……晚上8点45分,王广抵达医院指定停车区,9点05分,运输车离开。王广告诉记者:“车里的每个纸箱都是涉疫情医废,都是二次传播源,多呆一分钟,就多增加一份危险。”

“我们要的胜利是‘双安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为保证医疗垃圾得到更加安全妥善的处理,北京环卫集团固废物流公司医废中心20多名党员先锋、业务骨干主动请缨,成立了“抗战疫情突击队”。中心专门调派了6部运输车,每天两个班次,负责涉疫情医废清运工作。中心每天运输的疫情医疗垃圾将近3吨,收运完后再送到指定的处理设施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他们服务的主要医院包括佑安医院、复兴医院、协和医院、北京急救中心等。

医院作为治疗的主战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带有病毒的医疗垃圾。北京环卫集团固废物流公司医废中心,要求一线工作人员在转运各个工作环节中做到“零差错”,以确保病源“零外流”。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强调:“我们必须在这次考验面前冲得上、打得赢。我们要的胜利就是职工、运输的双安全。”

1月24日,是王广第一天与涉疫情医疗垃圾“过招”。早上6点半,他就来到了中心。在专门领取防护用品的屋子里,已经整齐地放着医用防护服、N95口罩、防护目镜、防护靴、防护鞋套、双层隔离手套等防护衣物,以及消毒液、喷壶等消毒工具。“全副武装”后,还要测量体温,确保一切正常。出发前,李大任与大家距离1米远,戴上口罩,细致地给准备出发的人员交代工作流程,让大家提高警惕。

7点钟,大家准时发车,按照指定路线,各自前往不同的医院收运垃圾。到达医院指定的消毒区停稳后,王广和随行的同事先要与医院负责收集医疗垃圾的工作人员交接,核实好箱数重量并签字,然后将纸箱消毒后搬到车里。接着,他们对车厢、车内、车外、车轮进行彻底消毒。最后将防护衣物脱掉,与医疗垃圾一同处理。

一到达指定的垃圾处理设施,王广与同事就迅速穿上一套新的防护衣服,开始卸车作业。卸载完毕,车辆和人员还需要进行一次全面消毒。最后,王广与同事把身上消毒完的防护衣物扔进焚烧炉销毁,再前往下一家医院,重复作业。

医废中心负责人李大任告诉我们,王广所在的“抗战疫情突击队”实行24小时工作制,分为两个班次。白班是早上7点到下午5点;夜班是下午7点到第二天凌晨5点。每个队员的工作量非常大,当班期间基本没有休息的时间。即便如此,每次运输中复杂而繁琐的步骤一个都不能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守好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

如此严格的作业程序,是从1月20日,医废中心负责清运的大兴区定点医院确诊2例新型肺炎开始的。当天接到消息后,李大任立即要求医废中心启动最高级别医疗垃圾收集运输防护标准,作业人员佩戴全套防护用具。与此同时,他又赶紧向公司汇报并请购喷壶、84消毒液、过氧乙酸等消费用品补充库存,紧急加配了防护服、护目镜、口罩等防护物资。由于口罩紧缺,他决定将所有N95口罩优先供给一线应急队员们。“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危直接影响中心的作战能力,我必须保障他们的安全。”

突发情况稳处理 

作为基层部门的第一责任人,忙碌是李大任工作的真实写照。“我一般早上7点到单位,晚上7点回到家。之后还有业务工作要处理,一直要到11点左右才能睡觉。”每天,他不仅要部署中心和突击队的工作事宜,还要及时梳理总结前一天的工作情况向上级汇报。“防控这根弦要时刻绷紧,只有头脑清醒地做好上传下达的各项工作,才能确保集团、公司下达的指令及时有效地落实。”李大任告诉记者,由于突发事件多,工作任务重,从1月20日起,他就主动停休了。“即使人不在公司,我也会随时保持工作状态。”

1月23日上午10点多,北京市急救中心突然来电,说该院有新冠肺炎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需要马上处理。李大任冷静询问相关情况后第一时间上报公司领导。得到上级指示后,李大任立即组织“抗战疫情突击队”,一边给大家交代要按照标准做好个人防护,一边叮嘱做好科学消毒工作,鼓励大家不要慌张,按照工作流程标准及时收运。“涉疫情医废的危险系数更高,但是责任使然,我们绝不退缩。”

17年前,医废中心就负责过“非典”时期医疗垃圾的收集运输工作,经过十多年的磨练与成长,医废中心逐步形成了一套更加完善的业务体系,在周转箱的搬运、车辆改进、人员调配、派工作业等方面,已日趋精细化、科学化、信息化。李大任说:“以前我们都是在公司被动等待需求电话,然后匆忙协调人员车辆去现场。现在,我们可以根据网上及APP上公开的信息进行及时分析,提前知道哪些医院有需要,优先分配工作。”

然而,自疫情工作以来,突发情况时常出现。2月6日中午12点左右,李大任接到复兴医院紧急来电,说院内因突发事件产生大量涉疫情医疗垃圾,需要紧急协调车辆。李大任第一时间就想到两个方案,“方案一是有备用人员,第一时间调派三部车辆,然后调整其他普通医废的清运业务时间;方案二是按照正常的时间安排,等晚班清运结束后再加派一部车,增加作业频次。”经与领导汇报沟通,为确保涉疫情医疗垃圾得到及时清运,最终采取了第一方案。

这一下子就给李大任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量,不仅需要与院方进行大量沟通,问清医院的停车区位置、医废数量等信息,更把他提前安排好的工作计划全部打乱。“重新部署倒不是难事,难的是还要考虑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毕竟打乱时间会影响正常作息,影响体力恢复,就会涉及安全生产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我必须要分批次给涉及人员做工作,告诉大家在特殊时期,要有政治高度,有大局意识,必须有效阻止疫情的扩散。”没有一位员工提出异议,大家纷纷表示会坚决完成任务。

作业人员到达医院后,却发现院方消毒和封装工作还没有完成。得知这个情况后,李大任当即与院方负责人沟通,要求院方尽快按照标准消毒封装,然后临时更改车辆运行路线,“这样一来,既能降低在医院停留的风险,人员也能得到短时休整,待一切就绪后再返回复兴医院完成任务。”最终,紧急任务顺利完成,当天的正常工作也没有受到影响。

打赢战役信心足

通过一次次应急事件的历练,35岁的李大任开展起工作来更加沉稳了。李大任时常告诫自己,“问题来了,员工急,我不能急。一定要冷静思考,理清脉络,把工作一步一步做踏实。”作为基层的负责人,他还非常关心大家的情绪和状态。”我经常听大伙说,‘哥几个冲锋陷阵,回来后就想听到几句贴心话’。把同志们照顾好,也是我的职责。”

和李大任一样,如今的王广对工作流程越来越熟悉,效率也越来越高。然而,随着疫情的发展,运输的医废数量逐渐增多,他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一回到家就赶紧补觉,为第二天的工作养足精力。对此,王广的妻子非但没有怨言,还非常支持他:“退伍不褪色,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和党员,这个时候,就是你应该挺身而出的时候。” 

在这场还未结束的战役中,北京环卫集团党委也特别重视职工的人身安全和思想动态,不仅为大家提供了充足的防护保障,还利用各种载体宣传疫情的科学防护知识,及时开展心理辅导。更让王广、李大任等一线员工欣慰的是,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等领导,已多次亲临一线了解情况和慰问职工,给大家加油打气。“这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在危难来临之际,身后有这么坚强的后盾,我们坚信很快可以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