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介绍
恒锋公司多年来致力于废旧纺织品综合处理,通过前端智能有偿回收及后端精准再生,打造了废旧纺织品循环经济的创新模式。构建“互联网+物联网”系统,建设网上商城及数据监控系统,实现积分兑换,废旧纺织品回收数据收集及在线监控、资源化产品在线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
二、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现状
废旧纺织品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陈旧闲置或废弃的服装和废旧家用纺织品,属于城市生活垃圾的一种。
近年来,人们对服装更新和消费的频率不断提高,旧衣物等废旧纺织品数量增长越来越快。按照一件衣物的平均寿命3到4年计算,每年每人遗弃3到5件旧衣物,到“十二五”末,我国废旧纺织品累计产生量超过1亿吨。我国每年纤维加工总量约达5000万吨,年产生超过2000万吨废旧纺织品。2015年,我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量约为350万吨,再利用纤维占纤维加工总量比重为11.3%,综合利用率仅为17.5%左右。绝大部分废旧纺织品还没有得到综合利用。
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城市及地区建立了旧衣物回收体系,主要的回收模式有废旧衣物回收箱、企业品牌服装回收、公益回收等多种模式。
1. 政府支持的废旧衣物回收箱模式
主要是借助政府力量,由专业回收公司将废旧衣物将废旧衣物环保回收箱按独立垃圾分类模式投放到居民小区,回收公司定时回收衣物运回仓库进行分类整理,将其中符合求助标准的旧衣服送往民政部门和慈善机构济贫帮困,或者将符合出口部分压缩打包运往菲律宾或新加坡等地,剩余部分进行再生加工综合利用。深圳目前有深圳市升东华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深圳衣旧情深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华立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全民环保有限公司等几家较大的企业在采用这种模式进行。
2. 民间组织自发的回收模式
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已经自发形成了若干废旧纺织品回收组织,首先通过街道回收网点收集上来,再利用小卡车将废旧纺织品集中到收拢公司,收集到一定数量后再统一运送到集散地分拣处理。经过初步分拣后,根据废旧纺织品的来源和种类,分别将棉、毛、涤纶、混纺类的废旧纺织品运往不同产业聚集区进行综合利用。目前已知是深圳有5-6个大型回收点进行回收高价值废旧纺织品部分。深圳市实际走访中这个部分本土回收的量很大,能占到市场总量的50%左右。相关人士介绍说前两年光分拣车间就有7-8个,这两年随着垃圾分类及居民意识的转变数量略有减少。
3. 品牌服装企业自主回收模式
2016年9月,茵曼启动了“衣起重生2016旧衣回收环保行动”的活动,向其旗下的800万茵符消费者以一件20元回馈卷的方式有偿回收自己品牌的服装,回收的服装以二次艺术创作和进行再生纤维化处理,以进一步加工成再生产品。追溯过往早在2013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资委联合波司登等品牌服装企业,开展了“旧衣零抛弃”活动。
4. 公益组织的回收模式
以市民政部门、捐助中心、公益组织等为主体开展的旧衣物捐赠专项回收活动,回收的旧衣服主要根据纺织品的品质,分为可以重新利用进行再穿的和不能进行再利用必须进行再生纤维化的两类。大部分可以再次穿着利用的服装经过清洗消毒后捐赠给经济贫困地区的需求单位。需要进行纤维化的废旧衣物卖给综合利用企业,将收益用于公益捐赠过程中其他物品的购买使用。
但因处理的技术及成本问题,回收后的衣服去向并不清晰可控。同时因废旧纺织品材质不同,往往出现经济价值高的部份企业和个人都纷纷抢着要,价值较低的部分又无人问津的局面,导致很大一部分的废旧纺织品又走向了传统的焚烧填埋渠道。
三、废旧纺织品智能回收及再利用体系
本公司拟在深圳市打造废旧纺织品的智能回收再利用体系,通过智能化回收终端将废旧纺织品回收后进行加工,形成资源化产品,同时采用 “互联网+”的模式,建设网上商城及数据监控系统,实现居民投放积分兑换、废旧纺织品回收数据收集及在线监控、资源化产品在线销售的全套产业销售模式。
1. 智能回收体系
打造废旧纺织品的智能回收再利用体系,通过智能化回收终端将废旧纺织品回收后进行加工,形成资源化产品,同时采用 “互联网+”的模式,建设网上商城及数据监控系统,实现居民投放积分兑换、废旧纺织品回收数据收集及在线监控、资源化产品在线销售的全套产业模式。其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1.废旧纺织品智能回收流程图
居民在投放物品前可在在线商城进行注册,将废旧纺织品投放后,智能回收设备实时称量并显示结果,同时称量数据传回后台为居民账户自动积分。如果居民不方便及时前往投放点,可以致电与我司合作的物流上门回收,并在个人账户填写物流信息进行积分补录申请,转运中心收到物流包裹后进行称量核实重量,为居民补录积分。积分可用于商城的礼品兑换以及在线销售商品的购买。
智能回收设备内的废旧纺织品回收量达标后,转运中心的在线监控系统会收到满箱信号,收运团队根据实时的满箱信息进行收运路线安排,在24小时内清空回收设备,并将回收物品运回转运中心。所回收的废旧纺织品在转运中心进行二次计量复核之后装车运往再生资源化生产线。
废旧纺织品在生产线经过分拣、开花、清花、梳棉、并条等多个工艺加工后制成再生产品,产品则通过网上商城和线下销售的渠道进行销售。
2. 回收点选址
在居民生活小区附近设置废旧纺织品回收点,回收包括各种废旧服装及废旧家纺在内的纺织品。回收点的选址原则上以主要以居民的集中活动区域为主,包括商业综合体、超市、购物中心、菜场、公园等,每个回收点的服务半径为5公里,占地面积约2平方米,主要用于摆放回收设备。
3. 智能回收终端
本项目所投入的回收设备为深圳市恒锋环境资源控股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废旧纺织品智能回收终端(见下图)。
图2.废旧纺织品智能回收终端机
该智能回收终端的主要功能包括:
a. 物品回收:设备回收箱体积大,可回收约120公斤的衣物
b. 计量称重:对投放的废旧纺织品进行称重,并显示称重信息,同时将数据进行发送后台存储。
c. 容量显示:设备显示屏实时显示剩余容量,如回收箱内物品重量或体积达到回收标准,将出现箱体提示,方便居民合理安排投放时间。
d. 故障报修:设备出现故障后会自动向后台发送故障信息,便于维修人员及时前往回收点进行维护。
e. 注册积分兑换:可通过显示屏在线直接注册账户,也可以通过扫描箱体上的二维码进行注册,便于居民及时进行积分积累及兑换。
f. 广告功能:箱体可进行公益广告宣传并少量承接商业广告.
4. 在线数据监控平台
为确保对废旧纺织品回收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提供了技术支撑,配备在线数据监控平台,实现废旧纺织品回收的的严格监管。
在线数据监控平台的功能包括:
a. 监控各回收点的智能终端的运行情况,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及时获取设备故障信号,安排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b. 实时获取智能终端设备的回收量数据,根据各回收点的实时数据合理安排收运路线。
c. 对回收数据进行记录与分析。通过对满箱时间、人均投放量、回收量峰谷等数据的记录,实现对服务辖区内的废旧纺织品回收的大数据分析。
5. 收运团队
组建现代化收运队伍,配备专用收运车辆,在车身喷涂废旧纺织品回收宣传标语,收集作业人员根据在数据监控平台的实时数据,合理安排收运路线,保证在24小时内对已满箱的回收设备进行废旧纺织品回收。作业人员在回收过程中着统一工作服,严格按拟定的收运作业技术规程进行作业,并及时解答居民在投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指导居民进行正确投放以及积分兑换。
6. 在线商城
居民在投放过程中在商城进行注册后,根据所投放的废旧纺织品重量获取相应的积分,该积分可以在商城进行礼品兑换或者商品购买。在线商城销售的商品包括再生产品等。其在线商城运转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3.在线商城运转示意图
四、废旧纺织品资源化再利用
已回收的废旧纺织品进行打包后运往生产线车间待生产。本项目主要针对棉纺织品进行再加工,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入下图所示。
图4.再生纤维生产线
生产出下列再生产品:
1. 棉纱系列:3-12支棉纱(再生棉纱):可作为劳保手套,线毯,拖把,装饰布,窗帘布,沙发布,牛仔布、绳索等首选原材料。具有条干匀、强力高、无色差及结杂少等。
2. 手套系列:出口劳保手套(针织手套):建筑工地,日常生活搬运,电镀车间,五金冲压,塑胶厂,化工厂,钢铁制造,造船厂,电子厂,包装制品厂,印刷企业,电力工程,机械制造等大部分用工环境。
3. 袖口系列:螺纹袖口,可作为劳保手套,护腕、护膝原材料。
4. 衍生产品:废棉,主要提供优质纺织棉、气流纺废棉等等,以色泽白,杂质少等优点,颜色主要有净白、本白、三色、褐色、红色、黑色等等。可为无纺布厂、针织布厂、绣花厂、造纸厂、填宠物厂、蔬菜大棚保温被厂、棉花革、中底板、鞋垫革、棉浆厂等等供应优质废棉。
5. 终端产品(见下图)
图5.废旧纺织品制造的背包系列产品
五、项目成本效益
本项目所采取的主要盈利模式有两种:
1. 再生资源化产品的销售收入。
2. 回收点免费进行公益广告宣传的同时承接部分商业广告,获得广告收入。
第一期计划在深圳投放1500个智能回收终端,总投资约2000万元,平均每个智能回收终端年回收量约3吨,年回收总量4500吨,产值约900万元;第二期到政府支持情况下计划向广东全省推广,投放5000-10000个智能回收终端,总投资约6000-12000万元,年回收总量约15000-30000吨,产值约3000-6000万元。
恒锋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相关专利技术,采用智能有偿回收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建设回收网,计划三年内在全国主要城市投放10000-20000个智能回收终端,年回收废旧纺织品约30000-60000万吨,产值约2000-4000万元,再生处理基地产值21000-42000万元,可以解决600人的就业问题,利税1500-3500万元。
公司具有国内尖端的废旧纺织品处理技术,实现了每使用1千克废旧纺织物,就可以降低3.6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节约水6000升,减少使用0.3千克的化肥和0.2千克的农药。
六、障碍和政策建议
1. 障碍
多重回收模式并存;
经济价值高的废纺抢着要,价值较低的无人问津;
回收后的衣服去向不可控;
缺乏法律法规及市场监管体系。
2. 政策建议
加强废旧纺织品产业政策支持及相关法律、标准制定;
鼓励再利用产学研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链生态化;
支持“互联网+产业”模式搭建废旧纺织品回收交易平台;
加强宣教引导消费者践行低碳节俭“零抛弃”生活方式;
对企业实行税收减免及设备补贴;
建议政府制定回收企业的专营制度。
【作者简介】罗洪坚,政协广东省陆河县委员会委员,为深圳市恒锋环境资源控股有限公司、广东恒锋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近7年的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产业从业经验。广东省残疾人代表 、广东省自强模范、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