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海市正式启动了绿色社区创建工作,2011年、2013年,上海市环保局牵头持续开展了第二批、第三批市级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截至目前,上海市共创建有61个市级绿色社区。
绿色社区创建工作一直是上海市各区县环保局开展公众环境教育的有力抓手,自2009年起,各区县参照市级标准开展了区县级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参与社区多,环境宣传面广,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目前,上海市累计创建区级绿色社区2021个。
亮点一:浦东新区实行环保基金奖励补贴
近年来,在“浦东环保基金”的补贴支持下,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力推进生态及绿色系列创建活动,浦东新区绿色社区创建活动起步于2006年,并连续列入最近几轮浦东新区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了有效的推进协调机制。
数年来,创建工作团队按照“自愿申报—创建认定—指导培训—开展创建—现场验收—公示命名”的流程组织创建活动,与街镇、社区保持沟通,持续开展动员、培训、指导、协调工作,严格掌握考核评估标准。根据《浦东新区环境环保基金管理办法》和《浦东新区环境保护基金实施细则》进行创建奖励,创建国家级绿色社区奖励10万元,市级绿色社区奖励8万元,区级绿色社区奖励5万元。
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共有居民区183个,其中新区绿色社区51个。为进一步深化居民区自治工作,提升自治能力,2016年,川沙新镇首度推行居民区“自治金”,这也是继2015年全面推广“1 1 X”(第一个1指党组织的领导,第二个1指《村民自治章程》,X是根据《村民自治章程》制定的若干实施细则)工作法之后,加强基层治理工作的深化,首批“自治金”项目有137个,资助金额近198万元,由镇财政资金予以扶持。
为使“自治金”项目有序推进,川沙新镇分阶段落实工作任务。前期准备阶段,重抓动员培训;筹备阶段,制定制度规范。细化制定了《居民区“自治金”项目实施细则(试行)》和《居民区“自治金”项目财务管理细则(试行)》,严格规范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镇层面提供能力支持,委托启辰公益服务社,采用工作坊的形式,讲解项目策划、《项目申请书》制作等。各居委会在项目酝酿阶段多次召开各层面的座谈会,借助各类会议进行宣传,力求申报立项的项目符合居民需求,立足解决本社区突出问题。很多居委会涌现了新的项目带头人,为“自治金”项目的持续开展注入了新鲜力量,凝聚了新智慧。
在上述137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川沙新镇委托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对所有项目的运作情况进行全程监管,除了日常监测,还将在项目结束后开展绩效评估,客观评价项目的社会效益。
亮点二:仁恒滨江园绿色社区做到了“八个有”
绿色社区创建在改善社区环境硬件设施的同时,更加注重居民生态环保理念的引导,注重社区“软实力”的培育和提升。通过创建,各绿色小区普遍做到了“八个有”,即有一个由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的联席会,有一套先进的环境管理体系,有一支起先锋骨干作用的绿色志愿者队伍,有一块普及环保科学知识的宣传阵地,有一个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有一道人与自然和谐的园林绿化景观,有一定数量的绿色环保家庭,有一种绿色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
截至2016年8月,浦东新区已成功创建绿色社区435个,其中市级绿色社区8个,区级绿色社区427个。
仁恒滨江园小区毗邻美丽的黄浦江畔,2009年就成为市级绿色社区。仁恒滨江园创建绿色社区工作,从增强小区居民绿色环保观念和意识、倡导“科学、环保、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入手,力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仁恒滨江园小区重视绿色低碳的辐射效应,发动青少年和他们的家长开展宣传活动,依托宣传横幅、文艺演出、环保作品制作等,增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在居委会、会所等地点摆放了带有明显标记的废旧电池及衣物回收箱,使居民养成了自觉把废旧电池和旧衣物收纳进专用回收箱的好习惯。小区厨余垃圾自行处理,自备生化处理器,做到日产日清,有效减轻了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小区内无焚烧垃圾、杂物及露天烧烤等污染环境行为。
同时,小区还分层次组建了环保志愿者队伍,有党员、楼组长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有团员、少先队员组成的文明小卫士,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开展有效活动。针对小区养犬户的不文明遛狗现象开展系列活动,在多部门召开听证会、评议会后,制定了文明养犬条例,使居民有了较强的文明遛狗意识。通过长期的低碳活动宣传,小区的用水用电量连续4年逐年递减。
亮点三:南梅园的绿色账户项目覆盖小区
作为上海市首批文明小区之一,同时也是全市第一个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再生处理的社区,曹杨新村街道南梅园居委会以“上海市低碳社区”和“普陀区绿色小区”创建为契机,开展环保共建,发动社会参与,深化绿色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小区,在低碳、节能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居委会构建了由街道、职能科办及居民区组成的低碳社区创建领导小组,形成了促进低碳发展的合力,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创建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听取创建工作的进度汇报,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碰到的难点问题。小区将小区公共路灯、楼道灯全部更换成LED灯,提高光源发光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延长灯具使用寿命,获得较大节电效益。
南梅园居委会从2012年开始在下辖的所有小区内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和各类社区资源。首先,制定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明确垃圾分类工作职责和工作机制。通过实施定量考核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巡视检查制度,规范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确保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和标识清洁、完好。其次,进一步细化垃圾分类工作。经过不断改善,小区在“干、湿”垃圾两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细化垃圾分类工作,实施生活垃圾4分类。
2015年,常高公寓、梅岭园成为曹杨新村街道首批“绿色账户”项目覆盖小区,将垃圾分类工作推向更高水平。居委会与街道职能科办、专业环保公司通力合作,通过定期宣传、现场督导、积分兑换等方式,鼓励社区居民主动分拣厨余垃圾。目前,梅岭园、常高公寓等小区居民分拣生活垃圾的主动性较高,“绿色账户”积分数、厨余垃圾分拣量和一次分拣率在街道范围内均名列前茅。
亮点四:碧云新天地家园的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
碧云新天地家园小区于2013年成功创建为市级绿色社区,并取得明显成效。小区成立了领导小组,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居委主任任副组长,业委会副主任、居委成员、社区民警、社区单位负责人任组员,形成了“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小区扩大了环保志愿者和护绿志愿者队伍,居民积极分子组成了11支志愿者队伍,登记志愿者309人,其中环保志愿者32人、护绿队89人、交通文明劝导队20人。志愿者定期检查小区环境卫生,积极参加小区爱绿护绿和垃圾不落地活动,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开展绿色家庭、科普家庭创建活动。
碧云新天地家园小区利用各种形式和载体宣传绿色环保知识,提高居民的创建意识和知晓率,在报栏内及时张贴各类宣传画报,通过宣传挂图、黑板报、环保宣传橱窗、宣传栏、横幅等,广泛宣传创建绿色社区的目的和意义。利用老年活动室、市民学校等场地举办各类讲座、播放录像资料。设立环保资料借阅室,组织居民阅读环保图书,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向居民介绍环境健康生活小知识,讲授通俗易懂的环境科学知识等。向小区居民和社区单位发放创建绿色社区宣传手册1800本及环保袋1600只,引导居民支持和参与环保绿化事业,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小区坚持开展垃圾减量和分类专项宣传实践活动,垃圾桶按分类收集要求合理摆放,生活垃圾桶每半个月清洗一次,居民区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分类收集、及时清运。
2009年,小区业委会投入近8万元资金改造照明设施,继小区楼道照明灯及路灯都换上了节能灯之后,借楼道应急指示牌更新之机,将楼道内的应急指示牌全部换成LED照明灯,既节能又提高了亮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小区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宣传节约用水,组织居民学习节水的方法,培养惜水理念,并倡导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在“碧云新天地”小报上刊登节水常识,在小区商业街的公共厕所、办公场所等地张贴节水标识,提高居民和单位的节水意识。
亮点五:香榭丽花园推广废弃电子产品回收
香榭丽花园于2011年成为上海市绿色社区。在创建绿色社区的过程中,香榭丽花园努力营造现代的绿色社区形象和健康、和谐、优美的社区环境,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环保文化氛围。
香榭丽花园是2001年建成的景观型住宅小区,小区在规划设计之时就融入了环保理念,如采用双层隔热保暖玻璃,设有比较齐全的配套设施,建有物业管理中心、阅览室、健身场所、人防地下室、地下停车库、压缩垃圾收集箱等配套设施。小区内污染源达标排放,生活污水排入市政管网,每单元底层入口均设有残疾人专用液压升降平台,楼内设有废旧电池和废纸回收箱等设施。精心规划的社区绿化使绿化率达53%以上,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效果。
在创建中,小区注重践行绿色环保行动,推广了废弃电子产品回收这一项目。针对居民家里闲置的小型电子废弃物采取网络交投、网点交投、现场交投、上门回收等多种回收方式,引了更多年轻的、时尚的社区居民投入到环保行动中来,共同为环保尽一份力。
同时,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活动,倡导并鼓励居民参与低碳行动,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如小区内居民经常乘飞机出差,便建议他们使用碳信用额度,降低因碳排放对空气及绿化的影响,引导他们增加对小区绿化的关心和爱护。小区定于每月15日为绿色出行宣传日,向居民派发倡议书,在9月22日无车日里,提倡尽量少开车,多步行或以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通过创建工作,小区硬件建设和文化建设得到了提升,建成了社区科普园地,做到绿色社区创建从小抓起、从规范抓起、从现在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