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的“理想与现实”

来源:中国能源报 2024-11-26 16:40 浏览量:2924

近年来,我国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难题。

作为锂电池产业的“最后一公里”,电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我国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难题。在近日召开的2024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直言,我国电池回收利用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回收利用体系构建亟待完善。“尽管政策层面已实施多项管理举措,但监管缺乏刚性依据,部分地区回收网点密度较高,资源配置不合理,网点重复建设成本高,存在非规范性运营。产业布局短期过热,新企业加速进入行业,短期规划产能提升过快,规范企业回收成本高、效率低、盈利难困境凸显。”

理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一般而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80%以下时,即可“退役”。这些退役电池可降级用于储能、备用电源、路灯等场景,最后再拆解回收其中的锂、镍、钴等金属,实现剩余价值最大化利用。

一般而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80%以下时,即可“退役”。这些退役电池可降级用于储能、备用电源、路灯等场景,最后再拆解回收其中的锂、镍、钴等金属,实现剩余价值最大化利用。

“完善且绿色高效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与再利用系统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副主任韦洪莲介绍,2016年以来,国家层面出台多项政策,明确汽车和电池生产企业的回收责任,确保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和利用,逐步确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以及加强电池从设计、生产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

截至目前,工信部先后发布5批次、156家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全国累计建设回收服务网点约15000个,2023年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量达22.5万吨。

电池回收利用具有经济价值、环保效益,还能有效缓解我国关键资源对外依赖风险,是一座优质“城市矿山”,每回收100克三元动力电池,就可回收12克镍、5克钴、1.2克锂和7克锰。

随着锂电产业出海,其碳足迹管理也对回收利用比例提出要求。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副总经理万鑫铭指出,动力电池占新能源汽车生产阶段碳排放量的50%左右,正极材料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而回收1千克材料可减少7%—10%的碳排放,有助于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中国汽研能源动力事业部副总经理鲍欢欢预计,到2027年,我国磷酸铁锂电池退役量将达58.4吉瓦时,三元锂电池退役量将达60.2吉瓦时,回收利用市场潜力巨大。

现实:仍面临诸多难题

可期的市场前景吸引众多企业涌入。

韦洪莲坦言,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从业企业数量已超过10万家,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相对较差,通常采用简单手动拆解,难以实现动力电池高效率、高质量再生利用,无法深度循环,形成产业链闭环。“部分企业甚至以次充好,在安全、环保方面存在严重风险隐患。”

“我国动力电池的循环再利用还没有真正形成规模,绝大多数企业发展集中在布局、抢占市场、开发技术装备方向。”韦洪莲指出,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整体仍呈现“小散乱”的低效模式占主导,规范回收率整体偏低。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超过50%的废旧电池流向非合规企业。由于合规企业在厂房、设备、环保处理等方面投入较高,因而缺乏价格竞争优势,而“小作坊”成本低,往往采用抬高回收价格的方式获取资源,这就导致正规电池回收企业产能“吃不饱”、盈利状况堪忧,“小作坊”遍地开花、粗放经营埋下安全隐忧。

此外,随着电池包技术快速升级,也给拆解带来难题。业内人士坦言,市场上销售的动力电池组型号多、结构复杂,导致企业梯次利用拆解能力不足,特别是带胶电池、刀片电池拆解难度大。动力电池再生利用发展较快,且主流工艺较成熟,但对电池中锂、锰等有价金属的分离提纯和再生利用率较低,工艺技术创新度低,导致回收利用率较低。

未来:数字技术驱动规范回收

确保废旧动力电池规范回收,强化监管是关键。今年8月,工信部发布新修订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对企业综合利用能力、资源回收率、溯源管理、节能评估等提出更高要求。

鲍欢欢建议,加强相关责任主体的履责约束力度,进一步细化企业规模、能力要求。建立区域回收中心,对动力电池进行集中回收,有效盘活现有回收服务网点资源,推进区域规模效应。上下游产业链配合,充分利用不同环节的优势,减少行业信息差,提升废旧电池利用经济价值。

“针对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链各环节信息流不畅通,存在大量中间环节,梯次利用场景开发不足问题。” 源理科技CEO胡颖认为,要构建具有公信力的交易平台,打造供需高效匹配机制,实现产业链企业、产业服务企业的互联共享、高效协同、融合发展。

电池回收企业要持续进行技术攻关与创新。业内人士指出,要鼓励企业尽量统一电池类型和规格标准,从源头支持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通过智能柔性拆解技术、智能化除胶等技术解决电池多品种小批量的拆解难题,通过快速检测分选、配组与安全管控技术解决梯次利用难题。基于社会价值和环保价值,建议有关部门以专项支持、基金、政策补贴等方式,充分调动科研机构和企业积极性。积极探索并推广新的商业模式,支持搭建规范化、透明化、共享化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及交易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多层级回收渠道建设,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