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释放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
7月29日,国家能源集团上半年成绩单出炉。作为最大的煤炭供应商、最大发电量的企业、最大的供热企业,2024年上半年,国家能源集团煤炭产量3.1亿吨,煤炭销量4.3亿吨;发电装机3.33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1.24亿千瓦、占比37.3%;发电量5949亿千瓦时,铁路运输量2.9亿吨,两港装船量1.3亿吨;煤化工产品产量1392万吨;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双过半”,重大项目有力突破,重点区域深耕精勘,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国家能源集团加快推进能源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释放推进高质量发展、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的内生动力。
产业布局持续优化
能源保供彰显担当
当日,在国家能源集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集团新闻发言人黄清表示,今年以来,集团经营绩效稳中向好,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内生动力持续释放,数字赋能步伐加快,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2024年上半年,国家能源集团以煤炭保能源安全,以煤电保电力稳定,以多元快速创新保可再生能源规模质量发展,以一体化数字化国际化保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以大项目建设带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装备升级,党建引领充分发挥,能源保供彰显担当。
“面对资源接续紧张、极端天气频繁冲击等严峻挑战,国家能源集团应时而变、破局而立,有效应对能源市场变化挑战,完成多个重要时段和东北、川渝等重点地区保供任务。”黄清介绍,目前集团自产煤继续保持每月5000万吨峰值水平,自2021年10月以来已经在这个高位上连续运行了33个月。自产电煤中长协合同兑现率100%,多措并举稳发满发,全口径发电量同比增长4.2%。
据介绍,上半年,国家能源集团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新未来产业发展提速加力。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宁电入湘”新能源大基地及配套煤矿、煤电项目全面开工,水电项目加快推进,取得阶段性突破。
建成了一批技术先进、引领性强的智能化示范煤矿,煤矿智能化建设加速提档升级。加快建设支撑性保障电源,新增供热能力241兆瓦。科学有序开发水电,玛尔挡水电站5号、4号机组相继投产发电。强基扩能运输产业链,朔黄铁路3万吨重载列车顺利开行,黄骅港五期工程取得核准批复,“一纵两横三大枢纽N条通道”港口布局全面加快。
上半年,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开工1242万千瓦、投产906万千瓦、装机规模历史性突破1亿千瓦。宁夏腾格里大基地海原100万千瓦风电开工建设,灵绍直流、锦界等一批百万千瓦光伏项目全容量投产。
与此同时,国家能源集团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全球首台耐低温自动加氢机器人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应用落地,国内首座重载铁路加氢站、浙江梅屿储能虚拟电厂投入商业运营。
氢能源动力机车驶进国家能源集团巴图塔加氢站
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让老矿区老电厂实现了蝶变。神东煤炭布尔台煤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与毛乌素沙漠过渡地带,是全国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与治理区。神东煤炭以采煤沉陷区光伏+生态修复利用模式为依托,在采煤沉陷区栽培樟子松、山杏等生态经济林,研究板下苜蓿、饲料桑等经济树种,发展“茶园式”造林技术和产业化经营技术,深入研究矿井水生态灌溉与湿地建设、光伏板下种植等专项技术,破解了原生脆弱生态环境的生态治理、大型煤炭开采沉陷治理等环境治理难题。
目前,布尔台矿区光伏总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年发电量9亿千瓦时,相当于4个矿井的用电量,生态治理总面积超1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度96%,地质环境治理率100%,土地复垦率100%,沉陷区治理率达90%以上,实现了从荒漠到绿洲的演变。
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元宝山电厂,拥有新中国首台整套引进容量300兆瓦、600兆瓦燃煤机组,被工信部授予国家工业遗产称号。2023年,该厂3、4号600兆瓦机组实施“两机一控”改造,实现控制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生产调度系统高度集成,两台机组完成DCS改造至今,热工保护投入率达到100%;自动调节系统投入率达到100%,设备保持长周期稳定运行。
截至2024年6月,国家能源集团已建成9处国家级示范煤矿。无人装车系统智能化水平国际领先,实现世界首个极寒工况露天煤矿5G+北斗无人驾驶卡车编组大批量长周期运行,减人增安提效成果显著。13个高级智能电站、17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电站建成投产。
系统谋划压茬推进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
国家能源集团系统谋划、压茬推进改革三年行动和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成绩,可以用几组数据来体现:高质量完成全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74项任务,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任务完成率接近60%,连续三年在中央企业改革考核中获评A级。在国务院国资委18项改革重点任务考核中,集团有五项在中央企业排名第一,分别是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党委(党组)前置研究、市场化用工、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推进国资监管数字化能力建设……
国家能源集团总部
在这些成绩和数据的背后,有许多扎实有效的改革措施和生动感人的改革故事——
论资排辈、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是不少国企的通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能源集团常州公司将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深度挂钩,实现“以业绩论英雄”。常州公司分类别开展部门、中层管理人员、普通员工年度绩效评价,实行“基本系数+浮动系数”的月奖系数浮动机制,绩效分配向生产一线倾斜,聚焦公司重点工作、经营业绩、发展目标完成情况,建立专项奖惩考评分配机制,实现全员月度收入与工作实际完成情况及效果的紧密挂钩,有效提高了浮动工资、绩效工资占比。2023年浮动薪酬占比达83.65%,收入差距达1.7倍,生产一线与生产辅助收入分配比例达2.05∶1.5,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员工岗位建功的积极性。
为革除干部能上不能下,突破干部管理“终身制”,常州公司参照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要求,明确聘任岗位、聘任时间、聘任目标到考核兑现、退出管理等各环节,将德行兼备、注重实际、群众公认作为考核重点,每年对考核排名后10%的中层管理人员,采取调岗、降职、降级等措施,做到“下”之有据,加快中层管理人员从传统“身份管理”向市场化“岗位管理”的转变。
按照“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理念,常州公司敢于给青年人才压担子,围绕科技创新和技改项目,实施“揭榜挂帅”“项目专班”,改“相马”为“赛马”,累计公开招聘35名生产骨干担任项目经理,开启沉浸式项目技术管理体验,让他们从单一的检修人员向全面项目管理人才转变。
持续推进项目专班制,为公司“压缩空气二期项目”等七个专班选聘14名青年员工担任项目经理,不断提升其思考力、执行力和创新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力争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最优质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在三项制度改革任务中交出了一份“难中有为、干中有成、稳中有进”的发展答卷。
值得一提的是,机制创新引领青年员工投身科技创新。2023年,国能包神铁路集团利用北斗+技术,投运了国内首个隧道内北斗增强基站,攻克了隧道内外机车及人员连续不间断高精度定位的技术难题;截至2024年7月8日,包神铁路集团“国能号”24轴大功率电力机车累计安全走行公里突破50万公里,安全开行万吨列车1095列,牵引货物载重达941.6万吨。其中,4×N轴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组研制及关键技术研究,填补了全球24轴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产品空白。最令人振奋的是,这些中国乃至世界领先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都是青年员工的智慧结晶。
据国家能源集团团委书记、党建部副主任孙琰介绍,作为国务院国资委“双百行动”“标杆”企业,包神铁路集团以体制机制改革激活创新活力,紧密结合铁路运输行业实际,积极打造青年创新平台,建立青年创新工作室、青年创客联盟六个,创新性打造“蓝狮”等6支青年标杆突击队,设立青年创新创效专项奖金,举办“包神青创人”创新创效成果发表赛。并创新提出,“确保由青年牵头的项目不低于30%,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团队中青年科研人员占比不低于30%”的要求,树立起在科研一线发现、培养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的鲜明导向,鼓励广大包神青年奋战在安全生产主战场、科技创新最前沿、重点项目第一线。
当好“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
科技攻关多点发力
当好科技创新“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国家能源集团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创新联合体、科研平台联合攻关,高标准建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氢能、新型储能原创技术策源地。
国家能源集团瞄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入融合的基础、关键和途径,建立完善“中央研究院+产业研究院”的内部研发力量体系和“研究院+平台公司+产业公司”的成果孵化转化体系,实施科技项目管理长和技术长“双长制”。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是国家能源集团直属研发机构,拥有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煤炭清洁转换利用技术研发中心等重点科研平台,近年来围绕低碳绿色转型和战略新兴产业,孵化出一系列具有引领作用的重大科技成果。低碳院聚焦煤基高性能聚合物改性材料、煤基先进功能碳材料等煤基新材料研发方向,研发出先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性能锂电负极材料等一批高水平原创性技术成果,为我国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以及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在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威远镇康平村,国家能源集团无偿援建了10座日光温室大棚,最近又配备了由北京低碳院研发的煤基材料—可控交联聚乙烯制作的几套储水罐和自动喷淋系统。”国家能源集团国际合作部主任陈静告诉记者,这些设备密度低、重量轻,还具备耐高温、抗撞击、耐腐蚀、耐老化性能,罐体可吸收日光提升水温,利于作物生长,再加上集团专门研制的喷淋系统,以前喷淋需要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现在只要两三分钟。村里的大棚种植户都特别高兴,说这是给乡村振兴带来“新烯望”。
国家能源集团发挥“煤电化运”一体化创新优势,着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突破。
今年4月,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开行的3万吨级重载列车,也是目前国内编组最长、载重最大的重载组合列车,标志着我国重载铁路运输技术再上新台阶。
目前,国家能源集团“云上水电”平台已在四川、贵州、海南等9省的67座水电站开展首批试点应用。平台融合运用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将水电知识、模型、成果固化到平台上,为全国各类水电企业提供气象水情、库坝安全、设备管理、智慧工程等特色“云化服务”,为传统水电企业转型发展、创新升级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使偏远地区的中小水电站的数字化转型成为“触手可及”。
国能灵绍直流配套光伏基地全貌
“国家能源集团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大,因改革而优,必定会因改革而强。”黄清表示,下半年,国家能源集团将加快推进能源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的实践路径,锚定能源安全、能源低碳、能源经济和能源科技“四大战略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王健生 国家能源集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