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包括研发、制造、使用、回收各环节的相互协同。其中,规范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打造高效可持续发展闭环的关键一环。
5月8日,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主办,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新能源汽车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承办的退役动力电池规范循环利用伙伴计划启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政、产、学、研、企的相关负责人共同探讨如何发挥合力共同构建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机动车回收管理体系逐渐完善
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初见成效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的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规范循环利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二级巡视员宋常青表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连续九年、七年在全球领先。截至到去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041万辆,动力电池累计装车辆达到1105GWH,目前在役的动力电池重量约900万吨,动力电池使用寿命大致在5~8年,考虑到早期设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齐等因素,我国已经逐步迎来了动力电池退役期。预计未来我国动力电池退役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加强退役动力电池规范循环利用对支撑保障国家的资源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近几年,有关部门在有力有序推动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方面,也做了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此,宋常青说,一是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在2015年,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专项政策性文件。2021年经国务院同意,又出台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部署开展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动。今年2月又报请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部署做好废旧动力电池等重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工作,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溯源管理,研究旧动力电池进口的管理政策。
二是完善法规制度体系。2016年国家发改委报请国务院印发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明确了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方面的主体责任,把生产者对其产品承担的资源环境责任从生产环节延伸到了产品设计、流通消费、回收利用、废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2020年将动力电池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正式写入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法》,此后国家发改委又以《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法》为基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规范管理暂行办法》等部门规章,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
三是加大财税科技支持。“十四五”以来,国家发改委持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高水平退役动力电池的循环利用,报废汽车的回收拆解,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项目,充分发挥了带动引领作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财政部、税务总局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减轻行业企业负担。推动科技部深入实施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和固废资源化专项,针对电池的设计、寿命评估、梯次利用、电池拆解、再生利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核心装备,加大了科研攻关力度,降低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的技术成本与安全风险。
谈及报废机动车行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调研员宋英杰表示,近年来国内报废机动车回收行业发展持续向好。“一是回收量大幅增长。数据显示,报废机动车近四年的回收量增速基本都在20%以上,大幅高于新车的销售增速,其中新能源汽车报废回收数量持续保持更高速的增长,有力拉动了汽车的报废更新。二是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体系更加完善,一些优秀的企业进入行业开展经营,促进了竞争和行业发展水平提高。新法规实施以来,全国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到去年底,全国资质企业数量比2019年增长接近1倍,这些企业里有超过2/3的企业可以开展报废新能源汽车的回收拆解业务,能够有效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后端的发展需求。三是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允许五大总成用于再制造再利用后,市场对零部件再制造行业关注度明显提高,从事相关活动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宋英杰说。
在规范化上下功夫
直击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痛点
不可否认,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相关工作在取得成绩和进展的背后,仍有一些难题待解。
我国连续9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的同时,电池产业也呈现出迅速发展势头,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电池产业链,电池研发技术和制造能力总体上处于优势地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的迅速攀升,与此相伴的是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也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不可回避的现实是,由于种种因素,在回收端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导致规范的企业“正规军”干不过“游击队”的现象。甚至形成了“企业越规范生存越困难”的尴尬和痛点。
“总体看,我国初步构建了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体系和标准体系,但对标中央的决策部署和行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我们在回收体系方面仍有较大潜力。”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说。
采访中,朱黎阳透露,首先,动力电池规范回收利用率仍偏低。据有关媒体报道显示,当前退役动力电池规范回收利用率还不足30%,这一现象背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法规存在空白是其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尚未制定针对新能源汽车报废的强制标准,新能源汽车参照执行传统燃油汽车报废标准,现行的《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没有明确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的属性,未将其明确为关键部件参照燃油车的五大总成进行监管。现行政策未强制要求新能源汽车必须带电池报废,目前有近70%的报废新能源汽车车辆未实现带电报废,退役动力电池的流向不明,调查显示有很多消费者在报废车辆时将动力电池交给非正规渠道,这直接导致实现动力电池全链条溯源管理的制度构想难以落地。
其次,回收企业准入门槛还不够高。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市场预计到2030年规模将破千亿元,新型市场的可观利润吸引了海量企业的涌入,目前工信部公示的符合废旧动力电池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名单企业只有150多家,但根据企业调查平台统计,截至2024年4月,我国约有10万家以上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因为准入条件门槛不高,企业投资者看好这个市场,政府要更好地引导,企业把有些数据、信息透明的让企业投资者有条件的来选择,克服无序竞争。
三是梯次利用的水平还不够高。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是我们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但在具体实践中梯次利用产品可能存在电池性能不稳定、安全风险增加、使用寿命缩短等情况。汽车动力电池下一步的梯次利用市场应用场景还有待于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回收利用企业,多合作、多创新,开辟和挖掘更多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使用场景。
打造创新平台 健全标准体系
力推退役动力电池规范循环利用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表示,随着第一批符合标准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即将质保到期,动力电池也将迎来大批次退役高峰,加之鼓励汽车以旧换新等一系列刺激政策的落地生效,都将为报废新能源汽车回收市场带来新增量。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规范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此次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的指导下,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共同发起退役动力电池规范循环利用伙伴计划的初衷,正是希望通过伙伴计划来助力退役动力电池规范发展,推动整个循环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据了解,参与退役动力电池规范循环利用伙伴计划的有来自电池研发制造、整车设计制造、汽车租赁服务、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等领域的33家骨干企业代表,未来,这一伙伴队伍还将继续壮大。在伙伴计划启动仪式现场,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同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共同发布了《退役动力电池规范循环利用行业自律公约》。
宋常青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的制定,组织各方面的行动,推动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对退役动力电池规范循环利用伙伴计划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打造高质量的创新平台,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循环利用国内国际重大政策问题研究,为我国汽车循环利用相关政策法规研究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汽车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二是健全高水平的标准体系,联合行业上下游企业,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循环利用领域关键亟需的行业或者是团体标准,并适时转化为认证规则,开展自愿性认证,推动行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三是发挥高站位行业自律作用。深入开展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引导行业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联合相关方面积极地探索促进动力电池规范、高效、循环利用的商业模式,通过完善退役动力电池后端处置环节,进一步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优势。”他说。
关于退役动力电池规范循环利用伙伴计划未来的工作重点,朱黎阳透露,将聚焦六个方面推进工作。一是优化生态设计,对于生产型企业,要试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案,逐步提高再生材料使用比例,为后续回收利用提供便利。二是进行规范回收,对于平台型企业要规范动力电池流向管理,将退役动力电池将由规范企业处置,建立并公开退役动力电池处置台账。三是推广规范拆解,对于处置型企业要强化科技创新,严守标准规范,提高退役动力电池的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四是加强科技创新,鼓励相关科研单位加入伙伴计划,积极参与标准制定、技术交流等活动,推动提升动力电池生态设计、绿色制造、高效运维、规范回收等环节的技术水平。五是强化交流协作,协会将组织开展技术交流、标准宣贯、供需对接等多种活动,鼓励电池生产企业、整车企业和循环利用企业加强产业协同,畅通循环链条。六是优化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发布退役动力电池规范循环利用的典型案例和模式,强化舆论监督,加强对非拆解行为曝光的力度。
“依托伙伴计划的平台,希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能够积极履行职责,共同构建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退役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朱黎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