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成都“路线图”来了!特别提到这些产业

来源:红星新闻 2022-05-06 16:36 浏览量:1923

5月6日从成都市政府官网获悉,日前,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成都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成都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方案》提出,到2025年,成都高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2%,制造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较2020年提升25%;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现代服务业比重达到50%以上、占GDP比重达到35%。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0%以上,单位GDP能耗降低水平、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水平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产业空间布局持续优化,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承载过多、城市新区带动能力不强、郊区新城产业人口承载力不强等问题得到缓解,城市宜业宜居度和治理能力明显提高。

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到2025年,力争成都光伏产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

壮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被写入《方案》,其中特别提到,要培育城市产业新增长点。

《方案》特别提到了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氢能商用化产业化和新型储能等领域。

比如,持续做强光伏产业,成都将依托淮州新城、双流航空经济区等核心承载地,以通威太阳能等链主企业为牵引,稳步扩大光伏产业规模,并加快建设以成都为核心的光伏高端能源装备引领区,推动成(都)乐(山)眉(山)晶硅光伏产业一体化发展。一个目标是,到2025年,力争成都光伏产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培育5家以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头部企业。

在锂电产业方面,《方案》提到要做强正负极材料环节,招引电解液、铝箔等关键环节头部企业,实现锂电主辅料均衡协调发展。到2025年,力争锂电产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

瞄准新能源汽车,成都将开展“链主”精准招引工作,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水平,并围绕整车和零部件龙头,梳理形成5+2零件供应商清单。值得注意的是,在该领域,成都还特别强调要加强与重庆市联动协作,明确构建成渝“电走廊”“氢走廊”“智行走廊”。

氢能商用化产业化也在《方案》中得到明确。其中提到,要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推动氢能技术攻关,全面推动氢能在工业、交通、大功率储能等领域的应用,打造品牌突出、体系完善、技术领先的氢能全产业链。到2025年,成都氢能高端装备产业实现自主化、集群化,氢能产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

此外,成都还将大力培育新型储能产业链,布局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电池回收管理工作。

制造业:到2025年,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家

《方案》还提到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企业绿色竞争力。

比如,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成都将支持西部(成都)科学城整合优势科研资源,加快建设天府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支持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与中试验证平台。其中提到,要采用“揭榜挂帅”方式,由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发榜”、各类科研力量“揭榜”——《方案》明确,要破解科技与产业“两张皮”问题,提升产业创新竞争力。

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方面,成都明确要针对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既是重点优势产业,又是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集聚的行业现状,鼓励产量较大的龙头企业牵引带动,在生产制造中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深化生产制造中的数字化智能化运用,赋能绿色制造。

《方案》还明确要实施绿色招商引资行动,包括加强项目污染排放预控,对项目设定清洁化等绿色目标并依法匹配相应奖励。实施“链主”企业培育行动和专精特新企业引育行动,到2025年,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家、单项冠军企业10家以上。

在加快建设绿色产业载体方面,《方案》提出实施绿色低碳园区示范工程,包括采取“赛马制”,重点遴选打造示范绿色园区,到2025年,打造8个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的绿色园区。一个目标是:到2025年,成都将新建200家国家和省级绿色工厂、500个数字化车间。

现代服务业:开放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建设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

《方案》还明确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提出要提升产业附加值。

其中,在推动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方面,提到了几个产业领域——在汽车制造领域,探索完善汽车制造和服务全链条体系,从单一环节突破打造产业链整体优势;在电子信息领域,提升高端工业设计研发能力,构建数字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在医药健康领域,开展临床合同研究、合同委托研发生产服务等;在装备制造领域,开放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建设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

《方案》还提到,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贯通产业循环,加快形成与城市功能体系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经济体系。比如,鼓励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工业设计等高技术服务公共平台,强化中介机构引育,支持品牌会展打造。

在碳中和服务业方面,成都将打造集研发设计、碳金融、碳交易等为一体的一站式绿色低碳综合服务中心和环境医院。到2025年,成都绿色低碳服务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并争创国家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

《方案》还提到要构建城市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探索建立再生资源区域交易中心,打造支撑“低碳城市”和“无废城市”建设的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到2025年,再生资源主要品种综合回收利用率不低于80%,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突破300亿元。

数字经济:到2025年,成都大数据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在数字经济方面,《方案》提到要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

比如,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通信业,强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研发及应用,超前布局发展4K/8K超高清视频产业。一个目标是,到2025年,成都大数据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带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  

在产业数字化发展方面,成都将创建国家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加速家具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数字化变革,发展电子商务、电子物流、在线旅游等产业新业态。积极推进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数字化变革,加强数字农业试点示范和数字农业产业功能区建设。

产业空间布局:为五城区产业再植入拓展空间

《方案》还提到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增强资源环境匹配度。

在推动中心城区产业迭代升级方面,成都将立足“高端引领”,大力推动一般性制造业、传统商品交易市场、普通仓储物流等非核心功能项目疏解,为五城区产业再植入拓展空间。对标国际优化消费供给品质,支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心城区其他区域加快推进产业迭代,紧扣产业能级提升和消费变化趋势,联动城市新区高端平台,推动先进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现代服务业向专业化发展;辐射带动郊区新城产业聚集。

在推动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带动方面,成都将强化“牵引带动”,围绕产业链与创新链高效协同其他城区,加快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打造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和新的增长极。

比如,创新发展四川天府新区,聚焦提升源头创新能力与支撑重大技术突破建强创新策源中心,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最后一公里”推进创新转化示范,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高标准建设成都东部新区,发挥天府国际机场枢纽作用,突出枢纽牵引、平台赋能、协同开放,强化临空经济引领带动和先进制造业集中承载;高质量发展成都高新区,深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筑强城市经济承载能力,打造一流高科技园区。  

在推动郊区新城产业特色发展方面,成都将突出“战略支撑”,推进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提升区域资源要素、人口集聚能力和综合承载力,推动市域内外梯次有序发展和高效协同协作,夯实超大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其中明确,要强化与城市新区、中心城区重大开放、创新策源等功能平台间协作互动,做大节能环保、现代中医药、康养旅游等特色产业,加快区域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形成若干引流聚势、相互赋能、差异发展的郊区新城,带动区域组团式发展、产业特色化发展。

《方案》还提到了推动跨区域构建产业链,包括支持重点产业链全球运筹资源开拓市场,提升成都国际空港、成都国际铁路港等开放口岸功能,加快建设“四港六中心”物流枢纽平台,压缩整体通关时间、降低进出口成本。

成都还将推动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联动发展,探索跨行政区、共建经济圈的利益共享机制,依托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等重大产业发展平台,积极争取国家重大改革试点、要素市场化配置等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和绿色产业优先布局,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同时,提升“三区三带”产业关联度,组建成德眉资产业联盟,促进优势产业内部联动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结合成德眉资四市在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配套发展需求,发展“补链式”“延链式”“强链式”产业协同合作。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