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未来六年有近六万亿元增长空间,成立中国资环集团是重大战略决策,不会与民争利
朱黎阳在中国角《循环经济助力应对气候变化中外实践》主题边会上主持发言 摄影:韩舒淋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资环集团”)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挂牌成立一个月以来,面貌逐步清晰。
中国资环集团现已完成工商信息注册,注册资本100亿元,股权结构为:国务院国资委、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宝武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石化”)、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润集团”)各持股20%,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铝集团”)、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五矿集团”)各占10%。
股东公司相关业务的子公司预计将划入中国资环集团。第一家宣布并入的是华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润环保”),于2024年10月加入中国资环集团。第二家划入的是宝武集团的子公司欧冶链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下称“欧冶链金”)。
截至发稿,华润环保和欧冶链金的工商注册信息仍未修改,资产划拨仍未完成。
还有两家公司也有划入中国资环集团的端倪。中国资环集团官方微信发布的新闻稿称,中国资环集团领导班子带领相关工作人员组成调研组,调研了欧冶链金、华润环保、中节能(汕头)再生资源技术有限公司、湖南锂汇通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四家单位。
中国资环集团已初步搭建了总部构架,并启动了社会公开招聘。中国资环集团11月11日发布的招聘公告显示,集团总部共11个部门、22名正副职负责人公开向社会招聘。这11个部门内设46个业务模块,共计公开招聘106名工作人员。
这家新央企是什么定位、主要从事哪些业务、党中央国务院为何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又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央企国企民企在这个产业分别发挥什么作用?针对这些问题,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大会期间,中国代表团随行专家、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接受了《财经》专访。
《财经》:中国资环集团的定位是什么?
朱黎阳:中国资环集团的成立是党中央着眼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个宏大目标,迫切需要有一个好的抓手。如何规划好实现路径,循环经济可以发挥重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资环集团要打造全国性、功能性的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推动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着力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
从国家战略考虑,是要打造一艘新“航空母舰”,来布局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担负起央企资源整合和引领示范的作用,不仅要实现企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还要发挥这个平台在资源整合、科技研发、商业创新等方面的作用,进而把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潜能激发出来,把产业链带动起来,把资金调动起来,推动整个国家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财经》:目前中国资环集团的人员配置、资产划拨、公司组建的进程如何?它有多大的市场空间?
朱黎阳:按照组建方案,中国资环集团注册资本100亿元,其中国务院通过国资委出资20%,宝武集团、中国石化、华润集团各出资20%,中铝集团和五矿集团各出资10%,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涉及到央企和地方国企的相关产业划入中国资环集团。比如宝武集团下属做废钢加工的欧冶炼金,整体划入资环集团,人随事走;华润集团的环保科技整体划入,它是以废塑料、废旧纺织品等回收利用为主。此外还有做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的湖南锂汇通,以及中节能再生资源技术有限公司也将整体划入中国资环集团。
目前来看,中国资环集团的产业规模已经达到1500亿元左右。换言之,这家央企成立之初,就有1500亿的规模。我们预计,它未来将达到万亿规模。
从产业布局来看,既要完成国家交代的任务,自身也要发展。根据今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预计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我们测算今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规模大约是4万亿元出头,到2030年预计达到10万亿元的规模,有将近6万亿元的增长空间。中国资环集团作为央企,未来规模超过万亿元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财经》:政府专门成立一家央企来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是否会减少民营企业在这个产业中的发展空间?
朱黎阳:成立中国资环集团是党中央着眼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它有助于构建全国性的资源回收利用网络,让资源跨区域调配,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向规模化、集聚化方向发展,推动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缓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问题、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党中央对中国资环集团的定位是打造全国性、功能性的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那么它不仅要做自己的业务,还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要搭建平台,把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民营企业都带动起来共同发展。
民营企业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里可以有选择性地投资,以营利的投资为主。但对资源循环利用而言,一些资源、环境稍差的领域,民企可能投资意愿不强;另外,在一些关键性的战略资源回收领域,比如一些冶金矿渣含有的稀贵元素是原生矿里没有的,但在国防科技领域有应用,民营企业也不容易参与,且需要巨大投入。因此,从国家整体战略考虑,需要有一家央企来保障资源安全。
此外,从环境保护角度,这些年在长江生态修复治理、黄河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等工作中,央企发挥了战略骨干作用和平台作用,不存在与民争利,而是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财经》:综合来看,中国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水平如何?能够如何助力气候变化?
朱黎阳:中国循环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的前十年,从2003年左右开始,十年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循环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推动循环经济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源头防治环境污染、助力节能降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2020年9月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之后,中国发布了“1+N”的政策体系,提出了十大行动方案,其中就有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
今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组建中国资环集团作出的重要指示,不仅仅是对中国资环集团发展定位的要求,也是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建设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要求,意义重大,内涵深刻,是我们未来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过去20多年,中国从引入循环经济理念,持续开展实践探索,到如今我们与欧美、日韩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如今我们在很多领域实现领跑。
大宗固废利用方面,2023年,中国综合利用了40亿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58.8%,这是很高的利用水平。煤矸石、粉煤灰、秸秆等大宗固废过去是污染环境的废弃物,现在被用作建筑材料、路基材料等,变废为宝,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通过材料替代和燃料替代实现碳减排。
再生资源利用方面,2023年,中国共回收利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旧纺织品等六类再生资源约3.5亿吨。再生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资源补充,2023年回收利用废钢约2.6亿吨,相当于替代62%品位的铁精矿约4.1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1760万吨,相当于减少开采原生金属矿产8.5亿吨;此外,再生纸浆约占纸浆总产量的70%,再生塑料约占塑料制品总产量的20%。
另外,农业废弃物利用方面,中国每年产生10亿吨秸秆,它可以制氢,然后制造生物甲醇、液氨;可以压块之后做替代燃料,不产生新的碳排放;也可以通过生物技术生产聚乳酸。有许多技术取得了突破,正在逐步产业化,生物基废弃材料还可以取代化石资源来生产塑料。
中国也在一些盐碱地、荒地等边际土地种植芦苇、芦竹等材料,用作燃料。根据我们的测算,一亩地可以生产10吨芦竹,干化之后每吨芦竹的热值可以达到4500大卡左右,可以用于发电。目前有约100万亩边际土地用于这一产业,而中国有上亿亩边际土地可以利用。
在化工领域也有一些新技术。比如,重庆有一家生产乙二酸的企业,它最主要的废气是氧化亚氮,这是甲烷之外第二大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一吨氧化亚氮的温室效应相当于约500吨二氧化碳。这家企业就把所有的氧化亚氮收集起来,通过第三方公司将其资源化利用,用以制备医疗材料,这一技术也很受美国关注。
总的来看,在国家规划的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的发展目标中,环保产业主要是生态修复治理,过去20年已经有大量的投入,基本完成了任务;节能产业通过今年的“两新”“两重”(两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进一步挖掘了节能空间,未来也会通过技术进步带来新的增长。
而潜力最大的就是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随着技术研发进一步增强,产业孵化能力进一步增强,未来有将近6万亿元的增长空间。